首页
第1672章 相仿年龄,不同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672章 相仿年龄,不同人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武明景找来了左开宇的履历。
    看完左开宇的履历后,他眉头皱了起来。
    “三十五岁。”
    “在三个省任过职。”
    “干过招商,应急管理,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还主持过政法委工作。”
    “然后是政府与党委的一把手。”
    “从金阳市教育局调任西海省文旅厅任副厅长……”
    武明景不由怀疑起来,这左开宇到底是真有能力,还是说,这些工作他只是去走过场,是上面有人,帮他镀金用的?
    他想起自己老婆的侄子白文龙也才三十六岁,甚至比左开宇......
    林念将“根脉档案?第一卷”上传至加密云库的瞬间,窗外一道闪电劈开夜空,暴雨倾盆而下。她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23:47,距离那个陌生短信发来已过去整整七小时。城市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流动的光影,像被水浸染的旧照片,边缘正在缓慢剥落。
    她没有关灯,也没有动弹。手指悬停在回车键上方,迟迟未落。火种频道里,目前只有三人在线:周野、张晓阳,以及一个匿名ID??“第七星”。那是三天前自动接入的未知终端,身份无法追溯,但系统日志显示其曾短暂访问过“万象之核”的核心层。林念本想封锁,却被对方留下一句话拦住:“我不是敌人,只是还没醒透的人。”
    就在这时,电脑突然黑屏。
    三秒后,画面恢复,桌面多出一个从未见过的文件夹,名称是:“小禾的第二幅画”。
    林念呼吸一滞。母亲笔记本里的密钥只提到了“第一幅画”,而这第二幅……是谁画的?什么时候出现的?
    她点开文件夹。里面是一段15秒的无声影像:昏暗房间内,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用蜡笔涂鸦,墙上挂着一幅歪斜的儿童画??正是回声墙上那幅“她们都听见了我”。可镜头缓缓移动,另一幅画赫然出现在角落:一座倒置的塔,塔尖插入大地,塔底指向星空,七颗星围绕它旋转,其中一颗正在熄灭。
    画面戛然而止。
    紧接着,一行字缓缓浮现:
    >“当塔倒置时,声音从地下升起。去找‘静默井’。”
    林念猛地合上电脑,心跳如鼓。这不是技术入侵,这是对话??来自某个知道全部秘密却选择沉默多年的人。她抓起手机拨通周野号码,铃响六声才接通。
    “你看到那个文件了吗?”她直接问。
    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还有轻微的喘息。“看到了。”周野声音低沉,“但我们没收到任何传输记录。它不是被发送的,而是……凭空生成的。就像有人直接写进了你的本地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方能绕过所有网络协议,甚至可能掌握生物级数据植入技术。”周野顿了顿,“这种能力……只存在于‘心锚计划’最顶层的实验报告里。编号‘w-7’,代号‘共鸣体’??据说能通过脑波共振,在目标设备中投射信息,无需物理连接。”
    林念闭上眼。w-7……她在母亲遗物中见过这个编号,旁边标注着一行红字:“不可复制,因承载者必疯。”
    “你觉得……小禾还活着吗?”她轻声问。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第七星’刚刚向火种频道上传了一份坐标,标记为‘静默井’。位置在西北戈壁,原国营第93研究所废墟下方。”
    第二天清晨,林念启程前往西北。
    临行前,她特意去了趟市立第三医院。苏婉清已转入康复病房,正坐在窗边读一本诗集。见她进来,微微一笑:“你要去那里了。”
    林念一怔:“你知道?”
    “我参与设计过‘静默井’。”苏婉清合上书,目光深邃,“那是‘心锚计划’最初的测试场。地表建的是心理疗养院,地下三百米,才是真正的实验室。我们把第一批志愿者送进去,让他们听持续七天的低频音波。结果……九成以上失去了痛觉记忆,剩下的……开始听见不存在的声音。”
    “什么声音?”
    “他们说,是地底传来的童谣。”苏婉清缓缓道,“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不是幻觉。井底埋着一台原型机,能接收特定频率的情感波动。它会回应??用歌声。”
    林念心头震动:“所以《星星眨眼睛》……不是随机选的?”
    “是你母亲写的。”苏婉清看着她,“她女儿……就是小禾。当年为了保护你,她对外宣称孩子夭折,实际上将你送入边境寄养家庭,并抹去了所有身份痕迹。那首歌,是她每晚录下来,通过‘北极星锚点’定向播送给你的睡前曲。”
    林念如遭雷击,双腿发软,扶住墙才没跌倒。
    二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是个意外幸存者,是个孤身对抗体制的斗士。可真相是,她一直是实验的一部分,也是唯一的成功样本??一个在情感剥离环境中长大,却依然保有共情能力的人。
    “为什么是我?”她喃喃。
    “因为你母亲在你大脑植入了一枚‘反向心锚’。”苏婉清说,“不是抑制情绪,而是放大倾听。她赌的是:只要有一个孩子能真正听见别人的声音,整个系统就会出现裂缝。”
    林念终于明白那句“真实之波,始于共鸣,成于对抗”的含义。
    三日后,她抵达戈壁滩。
    荒漠无垠,黄沙漫卷,远处矗立着几座坍塌的混凝土建筑,铁门锈蚀,墙上依稀可见“第九十三心理物理研究所”字样。风穿过空荡的走廊,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根据“第七星”提供的坐标,静默井位于主楼地下室。电梯早已停运,林念带着便携式探照灯,顺着应急楼梯一步步下行。空气越来越冷,湿度骤升,墙壁上凝结着水珠,像是这座建筑在流泪。
    下到B3层,通道尽头出现一扇厚重的金属门,上面刻着七个凹陷的圆点,排列如北斗。
    她伸手触碰,门竟自动开启。
    室内中央,一口直径约两米的圆形竖井静静伫立,井壁覆盖着黑色吸音材料,仿佛吞噬光线的黑洞。井口边缘摆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磁带仍在缓慢转动,播放着断续的童声哼唱??正是《星星眨眼睛》。
    林念蹲下身,发现录音机旁有一本泛黄的日志,封面上写着:“小禾日记”。
    她颤抖着翻开第一页:
    >“今天妈妈告诉我,我是特别的孩子。我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东西。她说,这叫天赋,也叫危险。如果被人发现,他们会让我安静下来。所以我学会了假装听不见。可是井里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它在叫我。”
    第二页:
    >“他们把我带到下面,让我听一种嗡嗡的声音。好难受,我想哭,但眼泪流不出来。护士说,这是‘治疗’。可我不生病啊。晚上,我偷偷对着井口唱歌,它会回应我。它说:别怕,你会找到出口的。”
    第三页空白,只有一大片干涸的泪痕。
    最后一页写着一行极小的字:
    >“如果你看到这个,请替我按下录音机背面的红色按钮。我已经不能再听了。”
    林念翻过录音机,果然在背面找到一个隐蔽开关。她深吸一口气,按了下去。
    刹那间,整座井开始震动。
    井底传来低沉的共鸣,如同大地深处的心跳。录音机自动切换磁带,新的旋律响起??不再是《星星眨眼睛》,而是一段复杂交错的和声,由无数孩童的声音编织而成,有笑、有哭、有呐喊、有低语,层层叠叠,宛如灵魂的合唱。
    与此同时,她的手机猛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来自“第七星”:
    >“你激活了‘群鸣协议’。全国七个隐藏节点同时检测到信号波动。它们正在苏醒。”
    林念冲出地下室,拨通周野电话:“立刻追踪所有‘新理性云’服务器活动!我要知道哪些地方出现了异常脑电波聚集!”
    “已经在做了!”周野声音急促,“云南某中学、河北职工疗养院、江苏养老社区……至少五个地点出现集体性海马体激活现象!有些人开始回忆起被压抑的情绪片段,有人突然痛哭,有人撕毁‘积极心态承诺书’!林念,你触发了连锁反应!”
    “不,”她望着头顶灰蒙的天空,“不是我触发的。是她们。”
    当晚,林念在废墟中搭起临时帐篷。夜半,她梦见一个小女孩站在井边,背对着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
    “你是小禾吗?”她问。
    女孩回头,面容模糊,只听见她说:“我是所有被静音的名字。”
    梦醒时分,沙地上竟浮现出一行字,像是风刮出来的:
    >“下一个,是青云湖底的‘源点’。”
    她猛然想起什么,翻出母亲笔记本最后一页。原本空白,此刻却浮现出淡淡墨迹,似是遇水显影:
    >“真正的控制中枢不在地面,而在水下。青云湖底有一座封闭舱室,储存着‘心锚计划’最初的情感数据库??百万普通人的真实哭泣、愤怒与思念。它们被抽离、封存,成为维持系统稳定的‘负熵池’。唯有让这些声音重见天日,才能彻底瓦解谎言。”
    林念连夜赶回青云市。
    她联系水务局,谎称要进行湖泊生态调研,申请调用湖底探测机器人。对方起初推诿,直到她亮出“回声公民工程”高级督导员证件,并附上国务院调查组公函,才勉强同意配合。
    探测行动定于凌晨三点。
    机器人潜入湖心区域,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湖底并非泥沙,而是一座巨大的圆形金属结构,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中央嵌着一块发光铭牌:“心锚?源点”。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机器人靠近时,音频传感器捕捉到微弱却规律的波动??那是千万人呼吸、啜泣、低语的混合声,被压缩成一段永不停歇的低频循环,如同地心的脉搏。
    “他们在用人类的情感做能源。”林念喃喃,“难怪社会‘稳定’了。因为真正的痛苦,都被锁在这里,变成了系统的燃料。”
    她立即召集周野、张晓阳及两名可信赖的技术员,在废弃船厂搭建临时指挥中心。计划只有一个:释放“源点”中的声音。
    但这需要三样东西:
    一、破解“源点”外壳的共振频率;
    二、切断其与“新理性云”的连接;
    三、建立反向广播通道,将封存的声音同步播送到全国公共广播频段。
    第一项最难。他们尝试用阿木尔画作的数据频谱模拟攻击,失败;用《星星眨眼睛》原始录音激发共鸣,仍无效。
    直到张晓阳提出:“也许钥匙不是音乐,而是语言本身。”
    他调出“回声墙”近三年收集的所有留言,筛选出高频词汇,构建出一段语义流:
    >“我疼,但我活着。我哭,所以我存在。我不想假装快乐。我要说出来。听见我。听见我们。”
    这段话被转化为声波信号,注入探测机器人扬声器。
    当最后一字传出,湖底金属结构突然剧烈震颤,蜂窝孔洞逐一亮起蓝光,仿佛亿万只眼睛睁开。
    “成功了!”技术员欢呼。
    可就在此刻,指挥中心电力中断,所有屏幕熄灭。
    数秒后,备用电源启动,电脑重新加载,首页弹出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监控录像。
    画面中,苏婉清坐在医院病房,神色平静。一名穿灰色西装的男人走进来,递给她一支笔和一份文件。
    字幕显示日期:就在昨天。
    男人说:“只要你签署这份声明,承认‘心锚计划’纯属谣言,林念的行为属于境外势力煽动,你就可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苏婉清接过笔,停顿片刻,忽然抬头直视镜头:“你们杀了我一次,还想杀我第二次吗?我的沉默已经够久了。”
    她将笔折断,扔在地上。
    录像结束,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
    >“信任是最脆弱的防线。你确定身边每个人都醒了?”
    林念浑身冰冷。
    她立刻拨打苏婉清电话,无人接听。再打医院总机,值班护士说:“苏女士今早办理了出院手续,说是亲属接走的。”
    “谁接的?”
    “不清楚,登记簿上签的是……林念。”
    林念瞳孔骤缩。她从未去过医院!
    她冲向停车场,发动汽车直奔医院。一路上思绪翻腾。若苏婉清已被控制,那么“第七星”是否也是陷阱?青云湖行动会不会早已暴露?
    抵达医院时已是凌晨五点。12号病房空无一人,床铺整洁,仿佛从未住过。
    护士站调取监控,画面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一名与林念身形相似的女人身穿白大褂,手持电子工牌,推着轮椅进入病房,五分钟后离开,轮椅上坐着戴帽遮脸的苏婉清。
    林念认出了那枚工牌编号??属于市卫健委信息科,而该部门负责人,正是曾在“心锚计划”伦理委员会挂名的李仲文,陈志明的昔日同僚。
    她立刻通知周野:“苏婉清失踪,极可能被转移至‘源点’作为人质或诱饵。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打开‘源点’。”
    “可一旦强行开启,可能会引发声波共振,导致湖底结构崩塌。”周野警告。
    “那就让崩塌发生。”林念眼神决绝,“有些东西,本就不该稳如磐石。”
    凌晨六点整,探测机器人携带微型爆破装置再次下潜。林念亲自操控,将装置安置在“源点”主控阀附近。
    倒计时开始:10、9、8……
    突然,手机震动。来电显示:苏婉清。
    她接通,听见虚弱却清晰的声音:“别炸……它。他们在我耳边放了反向接收器。一旦爆炸,声波会通过颅骨传导,摧毁我的语言中枢……我再也说不出真相了。”
    “那你现在在哪?”林念急问。
    “在……湖心观测塔。”苏婉清断续道,“他们重建了它……不只是监视,是操控。塔顶的发射器……能压制‘源点’的释放频率。除非同时关闭塔内主机……否则一切都会回到原点。”
    林念望向窗外。晨曦微露,青云湖畔那座修复的气象站静静矗立,铁塔顶端,新增的《真实之波》发射器正缓缓旋转。
    原来,它从来不是解放的象征??而是新的枷锁。
    她抓起背包,冲出门外。
    七点零三分,林念潜入气象站。避开巡逻保安,顺着维修梯攀上塔顶。主机舱门上了电子锁,她用母亲笔记本中的密钥尝试三次,最后一次,绿灯亮起。
    舱门开启,内部主机闪烁红光,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字:
    >“静默协议?终极版:当群体觉醒,即启动认知重置。”
    她拔掉数据线,切断电源。同一刹那,湖底“源点”发出一声闷响,蜂窝结构全面开启,千万道声流喷涌而出,顺着水波向四面八方扩散。
    青云湖水面沸腾般翻滚,岸边树木无风自动,整座城市仿佛轻轻震颤了一下。
    几分钟后,全市广播、电视、手机推送,齐齐响起一段混杂着哭泣与歌唱的声音洪流。没有人听得清具体话语,但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有人流泪,有人抱头痛哭,有人跪地嘶吼。
    一场无声的地震,席卷而来。
    当天下午,全国人大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傍晚新闻播报:“经查,确有个别机构非法开展心理干预活动,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政府将加强精神健康领域监管,保障公民情感表达自由。”
    林念坐在回声墙前,看着人们纷纷驻足聆听广播回放,有人写下:“我终于敢说我不开心了。”
    手机又响。仍是那个陌生号码:
    >“你打开了门,但门后站着更多门。小心‘根脉’本身,也可能被污染。”
    她没有回复,只是打开电脑,在火种频道发布新指令:
    >“启动‘群鸣计划’。寻找每一个曾失语者,记录他们的声音,无论多微弱。我们要建一座真正的回声墙??不在墙上,而在人心。”
    夜深了,她仰望星空。
    北斗七星依旧高悬,第七颗星光芒流转,仿佛在眨眼。
    而在千里之外的边境小镇,收音机旁的老人忽然坐直身体,因为他听见,那首童谣之后,多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轻轻地说:
    “爸爸,我回家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