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83章 东华门唱过名,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83章 东华门唱过名,也不过如此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83章东华门唱过名,也不过如此嘛!
    大乾秋闱制度,承袭自前明,考生初六日进场,连考三场,每场三日。
    第一场考经义,也即是四书五经,
    第二场考公文写作及论说,诏丶判丶表丶诰各一道,以及一篇议论文,这个倒是有点像后世的申论。
    第三场则是策问,具体考察考生的治政能力。
    在这九天之中,考生进入贡院之后,便禁止其出入。
    其间官府只提供清水,不提供饭食,故而要考生自带乾粮充饥。
    倒不是大乾朝廷管不起这几顿饭,而是考生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差别极大,年龄最小的也才十一二岁,而年龄最大的则有六七十岁。
    再加上秋闱在八月举行,此时天气还甚是炎热,饭食容易发变质,万一有人吃坏了肚子,影响了考试,这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故而只有太祖皇帝时期,第一次秋闹之时提供了饭食。
    而正是在这一届秋闱,两京一十三省的考生,共有上百人吃了官府提供的饭食之后身体不适,
    还有几个竟然直接死在了责院之中。
    当时事情闹得很大,甚至传出了有人操控科举,故意投毒的谣言。
    后来历届秋闱,官府吸取了这一次的教训,便不再提供饭食,而是让考生自带乾粮充饥。
    毕竟你自己带的乾粮,若是吃坏了肚子,或是吃死了人,这下总不能怪到官府头上了吧!
    虽说大家都是自带的乾粮,但乾粮和乾粮之间,则不于天壤之别。
    那些富贵人家的考生,不仅带了烧饼,还带了肉乾,人参片等物,而那些家境贫寒的考生,则只有几张大饼充饥罢了。
    而周文仁自然是属于家境贫寒之列,好在他带的烙饼,在和面之时,街坊四邻便极为用心地加了盐,怡糖等物。
    故而周文仁将烙饼成小块,在清水里泡得软一些,倒也不算十分难以下咽。
    至于接下来的三场考试,对周文仁来说难度不大。
    周文仁有自信,若是没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此次秋闱他是必中的。
    时间恍惚,九天已过,周文仁在走出贡院之时,行囊里带着的乾粮,便只剩下最后一块了。
    而这一张烙饼,周文仁竟有些不舍得吃掉,
    他打算将这张烙饼好好珍藏,让这张烙饼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贫寒之时的志向,更不要忘了那些街坊四邻的恩情。
    再说贾政,在初六日这天,吃过入帘上马宴之后,贾政便坐镇考场,再未离开过半步。
    等到了十五日,一众考生离场之后,贾政也不得半日闲暇,因为接下来要将所有的考卷,进行糊名和誉录处理。
    所谓糊名,顾名思义,便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隐去,预防徇私舞弊的发生。
    而誉录,则是为了预防考生在考卷上作记号,让专门负责誉录的官吏,将考生的考卷用朱笔再誉抄一遍。
    故而所有考生的考卷,其实共有两份,一份为朱笔誉录,一份为墨卷原本。
    而考生用黑墨所写的墨卷,则予以封存,以备事后查验。
    这两项工作做完之后,才是真正阅卷工作的开始,而贾政的主要着眼之处便在这里。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严厉打击科举舞弊,但不管朝廷如何严刑峻法,如何防微杜渐,却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完全杜绝科考舞弊的发生。
    很多时候,科举舞弊的问题所在,并不是出在主考官,或者副主考这些大佬身上,而是出在负责誉录试卷的吏员,出在负责阅卷的房考官身上。
    而大多时候,也不是泄露考题这种泼天大案,而是事先便安排好,让几个才学平平,但并不十分差劲的学子,顶掉几个才学尚可,大概率会中举的秀才。
    一来,被顶掉的学子,人数并不多,不太容易被发现。
    二来,即便是主考官发现了端倪,那些房考官也能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由,说我就是喜欢这几人写的文章,你又能拿他怎麽样呢?
    最多是将这几人的考卷,交由大家共议,顶天了将这几人刷下去罢了。
    至于负责阅卷的房考官,任你怎麽找,都是找不出半点毛病来的。
    而主考官和副主考可以由朝廷选派,但是这些誉录试卷的吏员,以及房考官却都是由当地官吏充任。
    上千年以来,科举的历史有多久,这科举舞弊的门道便有多深。
    贾政并非科举出身,对科举舞弊里的门门道道,他自然是不大清楚的,但是无妨,在他上任来浙江之前,皇帝李崇让礼部尚书张,给贾政配备了一个极其豪华的幕僚班底。
    这些人无一不是礼部干员,科举舞弊里的门道,贾政不清楚,但是他们都门清啊!
    比如绍兴才子周文仁,十三年前得罪了杭州名儒季伯晓,自此之后,周文仁四次参加秋闱,每一次都名落孙山。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季伯晓做的手脚,那麽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贾政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而随他而来的礼部主事邬其道,却一眼便看出了其中关窍所在,
    无非是让那些负责誉录考卷的吏员,提前熟悉了解周文仁的笔迹,当这些吏员看到周文仁的考卷之后,在誉抄之时,做一些极为隐秘的记号罢了。
    而这些极为隐秘的记号,在那些房考官之中,自然有人能够一眼便分辨出来。
    再说了,季伯晓身为杭州名儒,在浙江一省门生无数,而且季家还是豪奢巨富的世家大族,
    恐怕都不用季伯晓特意瞩咐,那些想巴结季伯晓的当地官吏,以及他的那些门生们,便会主动为季伯晓来干这件脏活。
    在贾政离京赴任之时,皇帝李崇一再交代,让他尽量少录取那些东南世家子弟,多多录取那些寒门士子。
    那麽问题来了,所有考生的姓名籍贯,都做了糊名处理,而考生的考卷,也被一一誉抄为朱笔卷宗。
    贾政又该如何区分,哪些考卷是东南世家子弟的,哪些考卷又是那些寒门子弟的呢?
    难道他也要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在考卷上做记号,行此科举舞弊之事吗?
    那当然不是。
    先不说以贾政为人古板方正,敢不敢这样做,即便他敢,皇帝李崇也不会充许他这麽做。
    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但科举舞弊就是科举舞弊,李崇身为皇帝,正大光明,又岂会如此行事呢?
    再说了,制度一旦被破坏,被腐蚀掉,再想重建那可就难了。
    故而李崇授意贾政,以及其他东南各省的主考官们,在主持秋闹之时,务必严查这些科考舞弊之事,然后藉机掀起一场场大案。
    不仅要藉机罢那些世家子弟,多多录取一些寒门仕子,更要借着科举舞弊案,杀一批东南世家出身的官员,进一步消弹东南世家的影响力。
    这一日是九月二十三日,浙江秋闱的阅卷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贾政和礼部主事邬其道,以及其他幕僚,则不辞辛劳,将那些房考官选中的考卷,以及被他们刷下去的考卷,挨个看了一遍。
    然后贾政等人,将那些他们觉得有问题的考卷,全部汇总起来,再仔细的比对研究。
    此时贾政的案头,便放着两份考卷。
    其中一份,文采斐然,见解独到,字里行间不仅对四书五经研究得极为透彻,而且对大乾政务,各种诏丶判丶表丶造等文书都应用得极为熟稳。
    可就是这麽一份,贾政认为即便不是头名解元,也得排名前三的考卷,却被那些房考官给刷下来了。
    而另外一份,则文字粗疏,言语空洞,文采亦是平平。
    更离谱的是,这份考卷在上下文毫无关联的情况下,强行引用了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虎出于神,龟玉毁于楼中,是谁之过与?
    而这份考卷,却被那些房考官给选中了。
    贾政打死也不相信,那些房考官一个个不是举人出身,便是两榜进土,如此简单的错漏,他们会看不出来?
    亦或者说,这些浙江当地的官吏,想着他贾政出身勋贵,并不是进士出身,估摸着学问也不怎麽样,所以才敢如此明自张胆的糊弄他?
    想至此处,贾政面色铁青,他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见贾政面色不善,邬其道也收起了唇角的笑意。
    「贾大人,这两份考卷的字迹,其中诡之处,您可是瞧出来了?」
    贾政此次主持浙江秋闱,礼部主事邬其道便是他第一倚重之人。
    见邬其道说话,贾政连忙收起面上怒容,连连笑道,
    「邬兄,在下说了多少遍了,你我同殿为臣,年龄又相仿,莫要称呼什麽大人,咱们还是互称仁兄,来得亲近一些。」
    邬其道年过五旬,却还只是一名六品主事,而贾政在出任浙江学政之前,官品也不太高,只是一名五品郎中。
    但人家贾政是荣国府袭爵人,又是贤贵妃的父亲,而贤贵妃又有了身孕,听说还是个男胎。
    再加上贾政既没有进士出身,又没进过翰林院,却能出任浙江一省之学政,更是被陛下委任为浙江秋用的主考官。
    陛下打破常规,如此安排,很明显是要重用贾政啊!
    凡此种种,让邬其道拿定主意,他要是想上进,再往上走一走,便必须得抱紧了贾政这根大腿故而自从跟着贾政出京之后,邬其道对待贾政便极为尊重,一口一个大人的叫着。
    而每一次,贾政都不耐其烦的劝慰邬其道,让他莫要如此,还是互称仁兄,彼此亲近一些的好。
    见贾政再一次这麽说,邬其道便已然明白,贾政并不是在和他客气,而是真心实意的想和他平等论交,想与他亲近亲近。
    故而邬其道这一次,并未像往常那样继续尊称贾政为大人,而是满脸堆笑的喊了一声。
    「贾兄。」
    贾政也拱拱手,回了一句。
    「邬兄。」
    一番行礼之后,邬其道这才看着案头上那两份考卷,将字迹中暗藏的玄机,一一指给贾政瞧。
    「贾兄,你看,这份被选中的考卷,字迹笔画中的每一横,都要长上那麽一两分,而那份被刷下去的考卷,字迹笔画中的每一竖,也比平常长上那麽一二分。」
    贾政闻言,再次凝神观瞧两份考卷。
    这一看,一下子便看出了几分门道。
    与此同时,贾政也忍不住喷喷称奇,心说这些负责誉录的吏员,他们的手段和心思,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贾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这些人虽然在字迹笔画中偷偷做了手脚,但若不是邬其道在旁指点,估摸着贾政哪怕是看一辈子,也看不出什麽端倪来。
    毕竟人家字迹工整秀气,笔画强劲有力,那份横长一些的考卷,整体感觉有点像魏碑,而那份竖长一些的考卷,整体风格则有点像宋体。
    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书法,在誉抄考卷的时候,带出来那麽一点点,这也不是什麽罪过吧!
    接着,邬其道又将十几份考卷,一一摊开在贾政面前。
    贾政一一低头观瞧,果然,在这些考卷之中,字迹笔画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要麽是撇捺细长,要麽是立勾粗短,要麽是那一点,偏偏往上收了那麽一二分。
    但让贾政感到惊奇的是,他虽然瞧出了这些门道,但这一份份考卷,他整体看来,却誉抄得极为工整,愣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喷喷,真是神乎其技啊!
    既然已经看穿了那些人的把戏,贾政便命人去将那些房考官,那些负责誉抄的吏员,全部叫到了大堂之上。
    等那些人来齐了之后,贾政也不再废话,将最先看的那两份考卷摊在案头之上,让他们挨个上来观瞧。
    等他们看过之后,贾政问道。
    「这两份卷子是怎麽回事?」
    贾政话音刚落,便有四名房考官走上前来,一番行礼之后,齐声问道。
    「贾大人,这两份考卷是下官等人经手的,不知道贾大人是有什麽疑问吗?」
    贾政闻言,顿时怒不可遏,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还将他当作傻子一般糊弄。
    是可忍,孰不可忍?
    贾政冷笑一声,看着四人说道。
    「这份考卷文采斐然,见解不俗,在本官看来,便是选为头名解元都是理所应当之事,不知为何被你们给刷了下去?」
    不等几人作答,贾政又指着另外一份考卷,冷声问道。
    「而这一份考卷,看似洋洋洒洒,实则言之无物,更何况他引用论语中虎咒出于押这一段话,
    与所出之题目,不说南辕北辙吧,至少也是风马牛不相及,你们一个个也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本官就不信,你们会瞧不出来?」
    贾政话音刚落,四人之中便有三人面色为之一变。
    这三人先是抬头看了眼贾政,似乎有些难以置信。
    你不是勋贵出身吗?
    你不是没考过科举吗?
    勋贵不都是不学无术吗?
    你能出任浙江学政,能成为浙江乡试的主考官,靠的不都是裙带关系吗?
    难道说,你也读过书?你也知道圣人之言?
    这三人先是面容呆滞的看了眼贾政,然后又极其隐晦的看了眼,另外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
    这时候,这三人的眼神里,便只剩下埋怨之色了。
    让你别做得那麽过分,你偏不听?
    你老师季伯晓都已经去世四年了,就连季家也已经被屠灭了,你为什麽还要和那个周文仁过不去啊?
    这下好了,被人家给看出来了,这可该如何收场呢?
    你找死不要紧,别拉上我们啊!
    便在此时,只见那位身形高大的中年人,似乎并不慌张,而是微微一笑道。
    「贾大人慧眼如炬,下官佩服无极,这两份考卷,确实是我等疏忽了,下官这就让一众房考官共议,定会还考生一个公道的。」
    贾政高坐大堂之上,居高临下看着这位中年人,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位中年人名叫兰其修,乃是杭州名儒季伯晓的得意门生,贾政心里想着,果然是蛇鼠一窝,
    有其师便有其徒。
    贾政看着兰其修,连连冷笑,又让邬其道等人,拿出其他有问题的考卷,双手捧着让他们一一观瞧。
    「只是一时疏忽吗?那这些考卷,你又怎麽说?」
    在看到这些考卷的一瞬间,不仅仅是兰其修,最少有一半房考官,一半负责誉抄的吏员,一个个全都变了脸色。
    除了兰其修还能故作镇定之外,其他人则纷纷脸色煞白,面露惊慌之色。
    除了惊慌之外,他们的眼神里,更多的则是难以置信。
    他们的看着贾政,一个个在心里想着,你一个勋贵,连科举功名都没有,在出任浙江学政之前,又一直在工部任职,这些考卷里面的问题,你怎麽看出来的?
    这不合理,这不可能啊!
    而故作镇定的兰其修,则死死的盯着贾政,问道。
    「贾大人此话何意,下官不明白?」
    贾政摆摆手,已经懒得再与此人废话了。
    他这会儿才觉得,还是当个勋贵好,和这帮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打交道,太他娘的累了。
    「本官与你们共事多日,本想着给你们留一些情面,让你们主动交代的,奈何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本官翻脸无情了,既然你不明白,本官自然会让你明白的。」
    说着,贾政大喝一声。
    「拿下!」
    跟着贾政前来浙江的那些幕僚衙役,便二话不说围住了兰其修等人。
    大堂之上如此巨变,不仅仅是兰其修,就连其他房考官,以及那些负责誉抄的吏员,也纷纷脸色大变,不少人还隐隐有些怒容。
    先不说那些负责誉抄的吏员,只说兰其修这些房考官,他们一个个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官职最小的也是一府之教谕,更多的则是知县,知州等官。
    比如兰其修,便是淳安县令。
    而贾政,不管是他浙江学政的官职,还是浙江秋闱主考官的临时差事,他都没有权力处置兰其修等人,更没有权力拿下他们。
    要想拿下关押兰其修等人,最少也得是浙江巡抚,或者是闽浙总督这一类的封疆大吏才行。
    而贾政此时在大堂之上,大声喝道要将兰其修等人拿下,无疑是逾矩了。
    若是被那些御史言官们知道了,参上贾政一本,便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故而兰其修等人虽然慌张,但心里却并不十分惧怕。
    兰其修更是看着贾政,也连连冷笑道。
    「贾大人,你这是要做什麽?我等虽然官小职微,但好岁也是朝廷命官,只怕你还没有资格拿下我等吧?
    再说了,我等身为此次浙江秋闱的房考官,你将我等尽数拿下,难道是要推翻此次秋闱结果,
    彻底坏了浙江一省的无数学子,这三年来的刻苦努力吗?」
    贾政面色铁青,腾的一下站起身来。
    他看着兰其修,怒声道:「你说的没错,此次秋闱结果,本官确实要尽数推翻,
    至于浙江省的无数学子,那便不用你来操心了,本官自会禀明圣上,另行派遣德高望重之人,
    来浙江负责阅卷一事,你以为没了张屠户,本官便要吃带毛猪吗?」
    说着,贾政指着邬其道说道。
    「他也是两榜进士出身,还曾任翰林院编修,难道他没有资格做房考官吗?」
    随后,贾政又接连指了好几名,礼部尚书张派来跟着他的幕僚。
    「他们也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没了你们,难道他们便不能阅卷了吗?」
    接着,贾政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本官虽然是勋贵出身,本官虽然没有进士出身,也没进过翰林院,但本官自小也读圣贤书,
    而与你们不同的是,本官上对天子,有着一片忠心,下对黎庶,本官有着一腔正义,本官比你们更有资格,来阅这考卷,来做这考官!」
    说罢,贾政看着兰其修等人,正色道。
    「至于你方才说,你好列也是朝廷命官,本官没有资格拿下你,更没有权力处置你?」
    贾政连连冷笑道:「你怎麽知道本官没有这资格,你怎麽知道本官没有这权力?」
    便在此时,只听大堂外,传来一个尖利细弱的声音。
    这声音,怎麽听着有点像宫中太监的嗓音呢!
    「圣旨到!」
    接着,只见一名身穿蟒袍,手捧圣旨的太监,以及一等子谢鲸,还有数十名腰挎长刀的军卒联袂而入。
    那名太监来至大堂前站定,细声细气的说道。
    「圣旨下,众臣接旨。」
    兰其修等人见状,一个个面色大骇,紧忙跪地接旨。
    等那名太监宣读完圣旨,兰其修已经是面色苍白,双眼无神,整个人像是被夺了神志一般,呆愣愣的跪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那些房考官,以及那些负责誉抄考卷的吏员,有几个胆子小的,已经被这道圣旨给吓得昏死过去。
    这道圣旨倒也不复杂,只是针对科考舞一案,给了贾政临机专断之权,以及处置六品以下官员的权力罢了。
    贾政站起身子,冷冷的看了眼兰其修等人,他也不说话,而是朝一等子谢鲸点了点头。
    谢鲸嘿嘿一笑,抽刀在手,直接将刀刃架到了兰其修的脖子上。
    「本爵爷这些日子以来,杀那些东南世家,一共砍崩了十二把好刀,还卷刃了七把,也不知道你的脖子够不够硬,能不能崩了本爵爷手中这把长刀?
    本爵爷自小便心善,历来不忍杀生,看你是个文官,还是早早交代吧,不然,本爵爷只能送你去和那些世家大族的杂碎们,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说着,谢鲸满脸狞笑,便挥动长刀,朝着兰其修的脑袋砍去。
    堂堂淳安县令,七品文官,谢鲸竟然连讯问都不讯问,便要在这贡院大堂之内,将其一刀斩杀。
    开国勋贵为人之跋扈,行事之暴躁,今儿算是让堂上众人,一个个全都开了眼。
    只见兰其修被吓得屎尿横流,紧忙趴在地上,试图躲闪谢鲸手中的长刀。
    他更是连连大喊:「我招!我招!贾大人,救我,救我一命啊!」
    其他房考官,和那些负责誉抄的吏员,也纷纷哭爹喊娘,一个个抢着招供,生怕说得慢一点,
    便会被谢鲸给一刀砍了脑袋,和那些东南世家一样,去做那黄泉路上的同行之人。
    贾政见状,依旧面色铁青,依旧一言不发。
    而谢鲸却收刀入鞘,狼狠地2了一口,并骂道。
    「呸,什麽腌泼才,看来所谓在东华门唱过名的好男儿,哈哈,也不过如此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