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52章 不舍的客户们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52章 不舍的客户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百斤就两百斤吧。”
    洪中打了个哈哈,没有正面回答,陈家志也无所谓。
    便又开始装菜。
    还是那辆双排座椅的蓝色小解放,只是今天只有400斤菜,装得有点空荡荡。
    小解放离开时也显得很萧索。
    易龙:“这车真好看!”
    “好看也不买。”
    陈家志笑道:“我得买一个大点的,至少也得是单排座椅,这种双排的,100件菜都装不下。”
    易龙撇了撇嘴:“一天100件,3000斤菜了,舅舅,你还真是自信哦!”
    “小伙子,你就好生看着吧,好好看,好好学。”
    陈家志又拿了台秤,又开始给塑料筐称重,连筐带菜重35.5斤,敖德海三人帮着上车。
    其实筐没有5.5斤,一般是5.3斤左右,所以陈家志的菜是足称的。
    今天的菜心短又粗,比之前也嫩了些,只是一筐菜估重不准。
    前几天菜工估重都很准,一手菜3斤出头,一筐3层,每层3手,每筐9手菜差不多就是30斤。
    今天一筐收了四层,5-5-5结构,一共15手菜,结果每筐还普遍少两斤半左右。
    主要是短了。
    收了22件菜心回来,补了缺口后,只剩20件菜心。
    产量比预估的还低,比上一批菜低了接近一半。
    敖德海说:“老板,我们再去收两筐菜回来吧,两筐菜收起来也快。
    “要得。”陈家志点头道:“在市场上一共答应了22件货,得补够。”
    有了经验后,后面两筐菜重量很精准,带框重都在35.7斤以内,误差不差过2两。
    菜工的水平不错。
    也有铁指甲的功劳,有这小玩意,菜工能更精准的控制菜的长度。
    夜半子时,陈家志和易龙又开着车,吹着夜风,行驶在有些孤寂空旷的道路上。
    这年代,像他们这种每天往返菜田和批发市场的菜农不少。
    尤其是番禺,常年7万亩蔬菜,像他们这种小菜农很多。
    但其实远没到巅峰。
    一直要到两年后,也就是1996年后,国内蔬菜价格才逐步供应大于需求。
    那时候蔬菜价格、毛毛雨’就比较普遍了。
    1998年进入谷底,此后开始反弹,逐渐有了季节性和农业大小年的规律。
    当然咯,这都是陈家志自己根据记忆,和长期听新闻了解政策后的一些推测。
    大体应当是准的。
    菜篮子工程也该发威了。
    要到批发市场时,车流多了起来,买菜的卖菜的都不少,很热闹。
    市场上来的外地菜不少,缓解了蔬菜短缺的压力,除了陈泽,也不再有人在门口蹲点等他。
    陈泽今天拿了5件菜,菜心3件,芥兰芥菜各一件。
    一停车,易龙就很熟练的去卸货,陈泽也开着面包车侧门,不到三分钟就完成了装车收钱,端的是干净利落。
    “陈总,我芥菜明天就没货了,菜心还能坚持两天,24号早上没菜心,芥兰还有,另外豇豆也可以开采了,每天应该有两百来斤。”
    “嗯~”陈泽叹了口气:“拿习惯了你的菜心,突然没了,还有点难受,什么时候能再接上?”
    “30号早上。”
    “那就是六天时间,这六天要怎么熬噢。”
    陈泽付了钱,一共330元,便苦着脸开车走了。
    他确实有点愁,虽然市场上菜多了,但品质不稳定,品相也比不上陈菜心,品相好的还有农残超标的隐忧。
    这年头,有一个品质好又能稳定供应的渠道很难得。
    陈家志也开着时风三轮进了市场,人流还没那么多,便先到了18号档口,老吴不在,但有工人在忙活。
    “老吴的菜心我给放这里了哈。”
    “好勒,哟,今天的菜心不错啊,看着很嫩。”有工人看了眼。
    陈家志笑道:“吃着也嫩,你等会儿给老吴说下,菜心最多还能坚持两天,让他提前做准备。”
    “陈老板你菜心竟然也要没了?”工人很惊讶。
    “嗯呐~”陈家志和易龙将菜卸下后就摆了摆手走人。
    只是通道里来了一辆方头的货车,突然有点堵了,陈家志看了看,车上拉着茄子、苦瓜等蔬菜。
    费了会儿功夫才回到56号档口,档口上也有人在等着。
    是卷毛和和尚。
    徐和打趣道:“刚才就看见你车了,怎么这么久才过来噢,再不来我们就去买其他人的了。”
    “正好呀。”陈家志熄了火,下了车,呵呵笑道:“刚好过两天我就没菜心了。”
    “啊?!”徐和吃了一惊:“别啊,我开玩笑的,你有菜我肯定拿你的。”
    “我是真要没了。”
    刚好易龙端了一筐菜心下来,陈家志指着说道:“看吧,为了保障你们的货,我这种还没长成的菜都采收了,前段时间连续下雨,种子播不下去,是真要断货了。”
    卷毛和徐和齐齐愣了愣,蹲了下来,打量着筐里的菜,品质应当比之前的好了不少。
    卷毛:“真没了啊?”
    陈家志:“不开玩笑,25号早上就只剩芥兰了。’
    卷毛:“没其它菜了?”
    陈家志:“还有点豇豆,不多,每天两百来斤。”
    徐和:“菜心下一批什么时候?”
    陈家志:“30号早上。”
    “呼~还好,也不久。”
    卷毛和徐和先是有点惋惜,随后又陆续松了口气,时间不算特别长,咬咬牙克服一下就行了。
    聊了一会儿后,才开始拿今天的单子,卷毛弄了辆人力三轮,一次性把两人的货装完。
    “陈老板,你咋就能没菜了呢!”
    还没走呢,老吴又风风火火的走了过来,隔着十几米就在喊。
    “我是人又不是神。”陈家志有些无语的摊了摊手,“这天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原本有想过靠移栽弥补,但7月初就1号和2号各播了0.5亩种,再上一批本身就有一半是移栽菜心。
    没苗啊!
    地也才出来,本身也重茬很严重,菜心品质又下降得快~
    干脆就没移栽。
    农业就是有这么多不确定性,即使计划再完美,也总能出现变数。
    老吴埋怨了几句又想走。
    陈家志喊道:“老吴,来都来了,你不把钱给了,概不赊账哈,跑了这回,下回就不给你送货了。”
    老吴身子一愣,又恨恨的走了回来,乖乖摸钱。
    “一共260元。”
    老吴笑骂道:“靠,整个市场就数你陈老板卖菜最?!”
    陈家志:“那你明天还要不要菜?”
    “要,怎么不要,明天和今天一样,菜心两件,芥兰1件,芥菜1件!”
    老吴又用很凶的语气留下一句话:“只要你有一天菜心,我就要一天!”
    不认真听的人还以为两人吵起来了呢。
    其实这才是真爱。
    弄得陈家志都有些小愧疚了。
    老吴是迄今为止在他这儿连续拿菜心最久的客户。
    结识于4月份,从5月5日到今天,连续两个多月,每天都要了菜心。
    即使最艰难的5月末6月初,陈家志都每天给了他30斤菜心。
    这在1994年,是很难得的事情。
    而到今天断了。
    别说老吴了,陈家志也很遗憾,但如今和5月末相比,温度更高,没法留久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所以果断断了也好。
    一个个客户陆续前来,得知菜心要没了后,高低都得哀嚎两句。
    有些人比陈家志都还要遗憾。
    “怎么就能没了呢,你怎么就没了呢,你可是陈菜心啊!”
    给陈家志弄得很无语,他人就站在面前呐,怎么就没了呢。
    也说明客户对他形成了依赖。
    现在不仅名气有了,用户习惯和黏性也培养起来了,就和后世追小说一样,突然哪天喜欢的小说断更了,就浑身难受,想给作者寄刀片。
    不过陈家志提前了两天打招呼,所以也还好。
    理由说清楚了,一个个客户也都能理解,纷纷表示等他有菜心了,又继续来。
    给陈家志弄得有点小自豪。
    也是因为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市场上虽然菜多了起来,但手工和品相不好,品质不稳定,供应更是一天有,一天没有。
    而陈家志呢,稳定。
    除了老吴是从5月初开始,其余人大多是从6月10日拿他的菜心,也持续了四十多天。
    相当持了!
    何况也还有芥兰和豇豆。
    今晚上卖菜其实没用多少时间,陈家志大多数时候都在和客户聊天。
    聊着聊着,易龙就把菜给装客户的运输工具上了,这对他也是很新奇的经历。
    等送走最后一位大姐,易龙才说道:“舅舅,你真厉害!”
    “哪厉害了?”
    “原来菜还能这么卖!”易龙把一个个菜筐叠起来,又说:“你太有魅力了!”
    “嗯,会说你就多说点,我喜欢听。
    6699
    “哈哈,走吧,回去了。”
    “舅舅,我今天能拿多少钱?”
    “还是8块啊,怎么了?”
    “哦,我感觉后面菜少了,你会不会不让我来了,活好像也不多了。”
    陈家志愣了愣,一件一件的拿货,可以说是省了许多功夫,这小子感觉亏心了?
    还真是小孩。
    他眯了眯眼,笑道:“来吧,也不影响,不会扣你钱,你要是嫌事少钱多,每天在家里的定重称重也交给你了。”
    “要得,说好了哈。”
    “要不我送你一辆自行车得了。”
    “不要,我要自己买。”
    “有志气,和你爸一样有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