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月初四,刘淮大约同时收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李通的书信,十分厚重,其中不仅仅有对如今局势的看法,更有已经写好的报捷文书。
对于刘淮的担忧,李通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对于宋国要软硬兼施。
露布报捷的时候,俘获的军官士卒,缴获的战马与盔甲,都不能给宋国,甚至数量都不能让宋国知道。首级与缴获的旗帜,却都可以送给宋国,让赵宋官家开心一下。
到时候还可以趁机要些粮草。
其次,如果不想让宋国的官员北上,那么除了让宋国觉得北地依旧在战乱中之外,还要让宋国皇帝与相公们觉得他们在山东有自己人已经登上了高位。
因此,李通建议推举陆游为京东两路宣抚使,想必这个结果就连叶义问与虞允文两人都会极力赞同的。
叶义问自不必说,虞允文是知道山东情况的,在魏胜无法入朝的情况下,唯一能事急从权,绕过宋国制度,直接当上宣抚相公的,也只有陆游了。
甚至论资历,陆游都勉强够得上。
进士出身,在中枢勘磨,外放为官之后,一路从通判升到知州,再立下功劳,当一任宣抚相公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若是刘淮或者魏胜想要当这宣抚使,那肯定是困难重重,莫说主和派要捣乱,主战派内部肯定也会起争执。
更重要的是,虞允文知道陆游是自己人,是忠于宋国的。
为了制衡刘淮在山东的一家独大,虞允文肯定是要使手段的。
但其余人来主政山东,刘淮同样要使手段,山东义军的军权在他手里,新任宣抚使莫说命令出不了府衙,没准就有个落水而亡的下场。
因此,陆游可谓是最好,乃至于唯一的人选。
尤其是对于山东义军来说,陆游即便只是个文士,却是北伐军的元老级人物,数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立场拿的很稳,所有人都承认他的能力与决心。
让出这个宣抚使的职位,再加上献捷,若宋国还想要掌握山东中原州郡,那就是给脸不要了。
到时候直接在收复土地上安置卫所兵,宋国知州来了就是一天挨八顿打的下场。
至于此战中出力的张孝祥还有朱熹、陈亮等人,也可以适当升迁,向宋国示好。
以此来表示,我们山东不是不要宋国的官员,而是兵凶战危,地处国家边境,一日三战,若是派过来不知兵的官员,到时候会出人命的。
对于这套说辞,刘淮大体上还是认同的,具体内容还得与梁肃、何伯求等节度府官吏商议一番之后,才能确定。
而另一个消息则是,刘宝率领万余宋军,于大年初三渡过了淮河,沿着黄河围攻邳州宿迁。
金国的宿迁知县万朱、邳州兵马铃辖单定二人一边守城,一边派遣使者,向刘淮求援。
这件事本身的槽点就已经足够多了。
首先是刘宝过年的时候出兵,属实是有些太着急了。
宋军可不是汉军这般已经打了好几个月的仗,心里早有准备,没办法回家过年。
宋军相当于还没有过完年,就被刘宝从家中拽出来,强行出兵。
这种军队军心士气还有多少,那真的不好说。
其次,刘宝第一站的目的地定在邳州宿迁,战略目的也确实有些过于明显了一些。
他一定还做着夺取徐州的春秋大梦呢。
刘宝不会连梁肃清扫徐州这事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有机会吧?
还是因为他觉得已经快没有机会了,所以想要来博一把?
如果想的更深一层,刘宝是自行其是,还是受到虞允文的指派?
当然,理论上来说,宿迁虽然已经是孤城一座,却的确还在金国的治下,宋军出兵收复失地倒也无法被苛责。
这也就引出了第三个槽点。
宿迁军民跟宋国拼命到底,反而向刘淮求援,却是有些出人意料了。
但仔细一想,又是在情理之中。
谁啃得了硬骨头,谁就能吃肉。
汉军可是在宿迁军民眼前对金军展开追亡逐北的,金国正军仓皇而逃,乃至于掘开汴水来阻拦追兵,这都是确实的事情。
向胜利者投降,倒也是理所当然。
而随着情报进一步详细,更加令人无语的细节传了过来。
宿迁一开始也不是铁板一块,死心塌地的想要投靠刘淮的。
宋国毕竟也是大国,刘宝又是正经的淮东副总管,事到临头,兵临城下,投靠宋国也不是不可以。
因此,在一些士绅的带头下,宿迁打开了城门,将宋军放进了城。
这些宋军本来就因为过年的时候被拉出来作战而憋了一肚子气,见到不设防的宿迁城后,立即就发挥了宋军的传统艺能。
开抢!
刘宝自然也想要振奋军心,干脆不顾宿迁士民的哀求,直接宣布,此次不需要三马分肥,谁抢到就是谁的!
这就有些太过分了。
宿迁知县万朱、邳州兵马铃辖单定,在宋军到处劫掠,兵力分散之际,集合了兵弓手外加城中大户仆役千人,趁着夜色发动了反攻。
宋军猝不及防,在全城暴动的情况下,只能仓促撤到城外,待刘宝将兵马收找起来,宿迁城早就已经关闭城门,全城士民齐心协力,誓要与宋军厮杀到底了。
刘淮看着这封军情,脸上不由得浮现出‘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宋军在幽燕吃了这么大的亏,还不长教训是吧?
当日童贯攻打燕京的时候就是这般,都已经破城了,城中士民也都投降了,可宋军不但没有安抚城中百姓,反而开始了劫掠。
随后辽国萧干回援,燕京全城百姓齐心协力,直接将宋军撵了出去。
强行复刻了一遍宋军光荣传统的刘宝自然不觉得是自己的错,而是勃然大怒,开始攻打宿迁城。
这个举动立即就引起了连锁反应。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不是已经收复虹县的王雄矣,而是驻扎在涟水的罗慎言。
要说罗慎言所率领的靖难大军左军确实比较惨。
罗慎言在大战之前就已经进驻涟水,防备宋国作小动作。
尤其在大战开打,靖难大军与忠义大军开始总动员之后,近两千的左军也全员集结起来,却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全员驻扎在了涟水县。
对外的说法是担心徐州金军再次趁势南攻,防守宋国的北大门。
可刘淮等高阶军官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防备宋国趁火打劫。
宋国正面战斗力不成,背后捅刀子的本事可太强了。
刘宝也知道涟水有难大军堵着,不好行动,所以选择了山阳以西的淮阴渡河,同时在山阳大造声势,吸引罗慎言的目光。
可这毕竟只是声东击西罢了,能瞒得过罗慎言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罗慎言探知消息之后又惊又怒,随后不待刘淮的军令,直接率领两千左军西进,轻易攻下了宋军在黄河上的后勤枢纽,桃园镇。并且俘虏了数百士卒民夫。
王雄矣随后率领三千忠义军抵达,两军合并,共计五千兵马,立即就将刘宝这万余宋军的后勤线路与退路全都给断了。
刘宝这下子是真的惊了。
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刘淮要正式扯旗造反了。
这下子他算是自投罗网,要成为刘淮手下第一个宋军战绩了。
后勤被断自然不是小事,辎重船只没有按时到达的消息很快就被统制官们发现,并且前来询问刘宝。
刘宝此时已经六神无主,直接就将山东已反的推断当场说了出来。
对此,淮东大军诸将是不信的。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山东刘大郎可是出了名的忠勇,怎么可能造反呢?
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在宋国体制内混到统制官的基本上都是老兵油子,更何况是‘张家军”这种有着优秀传统的部队。
这些统制官立即就反应过来,就算刘谁是真的造反,刘宝也不能将这事挑明。
不挑明没准还能敷衍过去。
挑明了之后,别的不说,淮东大军是不是应该平叛?
岂不是要与难大军正面打一场?
在辎重全无,后路被断的情况下打一仗?
你刘宝是不是疯了?
在许多人或明或暗的提醒下,刘宝立即反应了过来,并迅速从善如流,表示很有可能是个误会,要派遣军使去询问一二。
无论汉军是不是故意的,宋军一定得往意外上去引。
然而军使刚刚出发,罗慎言与王雄矣就联名发来了文书。
文书中丝毫不客气的询问,刘宝无令北上,是不是要郦琼那厮一样叛宋降金?
这下子,不只是刘宝,其余统制官也都慌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了大帽子,淮西之叛以及后续的政治风波死了多少人啊!到时候淮东大军不被清理一遍就见鬼了。
绝对不能让刘淮拿住这个借口!
不得已,刘宝只能再次派遣军使,一路去寻魏胜,一路去寻刘淮,还有一路去寻虞允文。
这种重大政治问题,越早说清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