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六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曾觌是赵?潜邸旧臣出身,一路幸进方才在朝中有一席之地。
    换句话来说,这厮并没有在地方上历练过,也没有在官场上搏杀过,所以做事时有着文人式的天真。
    曾觌原本想着,既然吴?这个宣抚使接了旨意,...
    谷清臣一路北归,沿途所见皆是战火摧残后的残破景象。村庄荒芜,田地荒废,偶有百姓躲在山林之中,见其骑骡而过,皆不敢出声。他心中暗叹,这便是金国的末日之景。昔日强盛的女真帝国,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连太子也要亲自前往敌营乞降。
    他不敢耽搁,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七日抵达汉军大营。刘淮亲自接见,听其详述太子之意,神色未变,只道:“太子有胆,我刘淮亦当以礼相待。”
    随即,刘淮下令,派出精锐骑兵三百,由梁肃亲自带队,秘密北上,接应太子南下。同时,又命各路斥候严密监视汴梁动向,以防仆散忠义暗中动手。
    果然,仆散忠义已派出死士,意图截杀太子。太子一行刚出汴梁,便遭遇伏击。幸得徒单利早有防备,率亲兵死战,才勉强突围。然而,太子身受重伤,一行人狼狈逃至牟驼岗,已无力再行。
    消息传至汉军大营,刘淮面色一沉:“不能再等了。”
    他当机立断,下令梁肃率骑兵加速北上,务必在三日内将太子接回。同时,命前线各军准备迎战,牵制金军主力,使其无暇顾及太子一行。
    这一战,注定成为决定金国命运的关键一役。
    梁肃率军夜行百里,终于在牟驼岗外十里处找到太子一行。太子已昏迷不醒,徒单利满身是血,却仍紧握长枪,死守太子身旁。
    “殿下命在旦夕。”梁肃皱眉,“必须立刻南归。”
    徒单利点头:“可金军已封锁道路,我们寸步难行。”
    梁肃冷笑:“那就杀出一条路来。”
    他当即下令,三百骑兵列阵,直冲金军防线。金军虽有防备,但未曾料到汉军会如此果断出击,仓促迎战,顿时大乱。梁肃亲自冲锋,一箭射穿金军将领咽喉,敌军顿时溃散。
    太子一行趁机突围,随汉军南归。
    仆散忠义得知太子已被汉军接走,暴跳如雷:“刘大郎欺人太甚!传令各军,即刻反攻!”
    金军主力倾巢而出,直扑汉军大营。刘淮早已布防,命各军坚守阵地,另派奇兵绕道金军后方,切断其粮道。
    这一战,从清晨打到黄昏,汉军死守不退,金军屡攻不克。而与此同时,金军后方粮草被焚,军心动摇。
    战至夜半,金军终于溃败,仆散忠义被迫撤军,退守汴梁。
    而此时,太子已安全抵达汉军大营,刘淮亲自为其疗伤,并设宴款待。
    “太子受苦了。”刘淮举杯,“我敬你一杯,敬你的勇气。”
    太子苦笑:“我已无路可退,只能赌你刘大郎守信。”
    刘淮点头:“我刘淮从不食言。你若愿降,我必以礼相待,保全你金国宗室与女真族人。”
    太子沉默片刻,终于举杯:“我信你。”
    这一杯酒,标志着金国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
    数日后,刘淮正式发布告示,宣布金国太子归顺,封其为辽东王,统领女真诸部,自治其地。凡金国宗室、贵族、猛安谋克之人,皆可迁往辽东,不受汉军管辖。
    此令一出,河南诸地纷纷归顺,金军士气彻底崩溃。仆散忠义在汴梁城内怒吼:“刘大郎,你不得好死!”
    然而,他已无力回天。
    刘淮亲率大军,兵临汴梁城下。
    “仆散忠义,你若愿降,我亦可保你性命。”刘淮亲自下令。
    仆散忠义冷笑:“我女真男儿,岂能跪拜汉贼?”
    他率残部死守汴梁,誓死不降。
    刘淮不再劝降,下令攻城。
    三日后,汴梁破。
    仆散忠义自焚于城头,完颜守道被俘,其余金军将领或死或降。
    金国,至此彻底灭亡。
    消息传至临安,南宋朝廷震动。皇帝赵昀召集群臣商议,最终决定遣使北上,与刘淮议和,承认其对北方的统治。
    刘淮于汴梁设立临时行宫,正式宣布建立“北汉”,自立为帝,年号“永昌”。
    他颁布新政,广纳贤才,安抚百姓,重建北方秩序。
    而那位曾孤身入敌营的少年太子,则带着金国最后的宗室与贵族,踏上前往辽东的旅途。
    徒单利跟随其后,望着北方的风雪,轻叹一声:“金国亡了,可女真还在。”
    太子回头望了一眼南方,眼中已无悲愤,只余平静:“是啊,女真还在。”
    他转身,踏雪北行。
    金国已亡,但历史仍在继续。
    而刘淮,站在汴梁城头,望着南方的天际,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北方虽定,但南方的南宋,才是他真正的对手。
    他轻声道:“将北伐进行到底。”
    风雪中,他的身影坚定如山。
    刘淮站在汴梁城头,望着南方的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金国已灭,天下震动。北方诸地纷纷归顺,昔日强盛的女真帝国,如今只剩下辽东一隅的残余。太子完颜允恭带着最后的宗室与贵族北迁,徒单利随行,而仆散忠义则在汴梁城破之日自焚而亡,为金国的末日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
    然而,刘淮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南宋朝廷虽遣使议和,但不过是缓兵之计。赵昀君臣绝不会甘心北方尽失,迟早会卷土重来。而刘淮也早已下定决心??既然金国已灭,那便继续南下,将北伐进行到底。
    “大郎君,”梁肃缓步走上城楼,语气凝重,“临安使节已至,赵昀遣使求和,愿以岁贡三十万贯、绢三十万匹换我军止步黄河,永不南侵。”
    刘淮冷笑:“他以为我刘淮是金人?我北汉不是割据之国,而是要一统天下。”
    梁肃点头:“属下明白。只是如今军中粮草尚未完全补给,将士疲惫,若要南征,还需时日。”
    刘淮沉思片刻,缓缓道:“你说得对,现在不是时候。但也不能让南宋有喘息之机。”
    他转身,目光如炬:“传令各州,加紧整军备战,同时派出使者,联络江淮豪杰,策反南宋将领。我要让他们知道,北伐不是威胁,而是必然。”
    梁肃抱拳:“属下遵命。”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金国旧臣纷纷前来拜见刘淮,表示归顺。其中,完颜守道虽被俘,但刘淮并未杀他,反而赐座,亲自接见。
    “完颜大人,你曾为金国重臣,如今为何愿降?”刘淮问道。
    完颜守道苦笑:“大势已去,臣不过顺势而为。殿下雄才大略,天下归心,臣虽愚钝,亦知天命。”
    刘淮点头:“你若愿为我所用,可任北汉礼部尚书,助我安定北方。”
    完颜守道沉吟片刻,终是跪下:“臣愿效犬马之劳。”
    刘淮扶起他,目光深沉:“你可知我为何不杀你?”
    完颜守道摇头。
    “因为你曾劝仆散忠义莫杀太子,”刘淮缓缓道,“你虽忠于金国,却也有仁心。我北汉要的是能臣,而非愚忠之人。”
    完颜守道心头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殿下高义,臣必尽心竭力。”
    刘淮微微一笑:“好。”
    然而,就在北汉政权逐步稳固之时,辽东的局势却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太子完颜允恭率宗室北迁,抵达辽东后,依照刘淮的承诺,被封为辽东王,统领女真诸部。然而,部分女真贵族对此心存不满,认为这是刘淮的缓兵之计,迟早会吞并辽东。
    “殿下,”一名老将低声劝道,“刘淮虽言自治,实则步步为营。我等若不早做打算,只怕辽东终将不保。”
    完颜允恭沉吟:“可若我等反抗,便是违约,刘淮便可名正言顺地讨伐我等。”
    老将冷哼:“可若我等坐以待毙,岂非任人宰割?”
    徒单利在一旁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殿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整合女真各部,增强实力。若刘淮真有吞并之意,我等亦可自保。”
    完颜允恭点头:“你说得对。辽东虽寒苦,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若能妥善经营,未必不能自立。”
    他随即下令,召集女真各部首领,宣布北汉的政策,并承诺保障各部利益,同时开始整顿内部,修筑城池,训练军队。
    这一举动,很快被北汉的情报人员察觉,消息传至汴梁,刘淮并未动怒,反而露出一丝笑意。
    “太子终究还是个聪明人。”他对梁肃道,“他没有贸然反抗,而是选择积蓄力量。很好,我倒要看看,他能走到哪一步。”
    梁肃皱眉:“大郎君,是否要提前动手?”
    刘淮摇头:“不必。女真若能自立,我北汉便可多一个盟友。若其不安分,届时再收拾也不迟。”
    梁肃拱手:“属下明白了。”
    然而,就在刘淮稳固北方的同时,南宋的动向却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赵昀虽遣使求和,但暗中却已开始备战。他命贾似道整顿江南军务,同时联络蒙古,试图借外力牵制北汉。
    “大宋虽失北方,但仍有江南。”赵昀在朝会上沉声道,“刘淮虽强,但毕竟立足未稳,若能联合蒙古,共击北汉,或许还有翻盘之机。”
    贾似道附和:“陛下英明,臣愿亲自前往蒙古,说服大汗出兵。”
    赵昀点头:“好,此事就交给你。”
    然而,这一举动却并未逃过北汉的耳目。
    当刘淮得知南宋遣使赴蒙的消息时,他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
    “赵昀,你是真不知死活。”他冷声道,“既然你想战,那我便成全你。”
    他当即下令,命梁肃整军备战,同时派出使者,前往蒙古,揭露南宋的阴谋,并许以通商之利,换取蒙古的中立。
    “我要让赵昀明白,”刘淮缓缓道,“北伐,不是他能阻止的。”
    与此同时,北汉各地开始动员,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百姓纷纷响应,士气高涨。
    “将北伐进行到底!”这句口号,在北汉境内广为流传,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信念。
    而刘淮,则站在汴梁城头,望着南方的天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