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所谓:大锅饭也是要分到各人碗里去吃的。
同一场之中也分为许多派系,目的相同之人之间也会有路线之争,更何况宋国这么大的国家了。
你不能说大家生活在一个国家,就能和和气气顺顺美美,宋国境内想要将秦桧秦相挫骨扬灰之人那可太多了。
魏胜是忠于宋国不假,但他对于宋国中的一些败类也是深恶痛绝。
尤其是刘宝这次纵兵劫掠的地方,正是魏胜的老家宿迁。魏胜如果在场,说不定就要直接引兵与刘宝厮杀一番了。
面对魏胜的指责,刘淮也只能将当时的情况说清楚。
想要解决这一万宋军,即便以汉军的战斗力,也得调来六七千兵马,而且还会迁延日久,不利于即将开始的春耕。
更何况虞允文反应的很快,在刘淮抵达之前,就来到了宿迁,并且立即与山东义军做了政治交易。
在那种情况下,刘淮很难对宋军展开大规模清算,甚至只要是动手,原本脆弱的政治同盟关系也会立即崩溃,虞允文会认为刘淮要彻底反叛,回到两淮之后就会对山东动手。
魏胜也只是愤怒了片刻而已,就已经平静了下来。
无非是早晚要与刘宝这厮算一算总账罢了。
魏胜随后又继续说道:“此乃是大胜,赏赐一定不能少,即便辛五郎他们不愿意要大宋的封赏,山东这里该有的待遇还是应该有的,否则会寒了军心的。”
刘淮摸着颌下短髯:“这我自然晓得,只不过我在想,是不是要召开全军军议,来定一下之后的战略。而且耿节度......耿节度的身后名也要确定一下,不仅仅是要安天平军之心,也要将他的是非成败说清楚,否则打压豪强一
说就在民间口中成了虐民之举。”
刘淮想要通过对耿京功绩的表彰,来统一思想。
不是没给你们豪强机会,耿京都将天平军的民政一把手,事实上的二把手让给东平府豪强了,可是东平府豪强又回报了些什么?
天平军大军出征的时候,在老家反叛作乱。后来更是跟金贼合军一处,将耿京逼死了。
有这种前科在,对豪强有防备不是很正常吗?
于此同时要借此事来提醒山东文武,莫要松懈,要看清楚谁才是山东义军的盟友。
魏胜心中稍稍有些怪异,因为他没有想过刘淮还想要用讲道理的方法来统一思想。
作为乱世中的军事强人,能打胜仗就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威望的来源。
只要百战百胜,就会有人无条件的跟随。
刘淮在将解决了徐州三万户之后,军事领袖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就连魏胜也不一定能压他一头,这时候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律。
莫说收拾一群跟汉军作对的豪强,就算他提拔一群戏子当知州,也会有人觉得此举必有深意。
魏胜思量片刻,点头说道:“这自然是可以的,却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也是有许多大户毁家纾难,参与抗金的。”
刘连连点头称是。
可随后,魏胜却又想起另外一事:“但是抑制豪强,总绕不过曲阜孔氏的,老夫听闻兖州那里已经有歌谣了,什么“江南来了一大虫,吃尽天下膏血脂’还有‘操船老翁不识数,不养良人养恶犬,算是将你我父子都骂进去了。
刘淮笑道:“这打油诗的水平真是不过关,也可见曲阜那边已经是真的急了,连润色都没有,就将这种童谣放出来了。”
魏胜叹道:“地方大户还是有些能耐的,百姓也不是命中注定要跟咱们走的,还是得争取百姓方才可以,这首歌谣出来之后,兖州度田明显有了困难。唉,王雄矣当时还是手软了。”
刘淮摆手以对:“父亲,孔氏牵扯甚大,也只有你我来做,方才能勉强压住,王雄矣却是不成的。这不怪他。”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孔氏,王雄矣的辎重总管朱熹现在就在兖州,他在前几日向我递了几封文书,其中一封十分有见地。”
说着,刘淮眼中竟然有些异彩:“朱夫子,想要借此机会,改革儒学。”
魏胜也眯起了眼睛。
说实话,如果这不是暗室之中,而是刘淮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这些话,那么如今的士大夫就会认为刘淮与朱熹二人八成是疯了。而后世的史学家八成会疯了一样寻找各种典籍文书,来记录儒学发生变革的重要时刻。
魏胜虽然识字,甚至舞文弄墨也有一定水准,却真的干不了讨论儒学的事情。
当然,刘淮也够呛,什么理学道学心学之类的,他最多也就能复述一个大纲,具体各派有什么差异,他也解释不上来。
但通过朱熹送来文书中的只言片语,刘难发现,这名大儒苗子,竟然试图把自然科学缝进儒学之中。
好家伙。
刘淮直呼好家伙。
蝴蝶效应这么厉害吗?怎么朱熹参与了一次北伐之后,思想竟然能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关键是,这种手段具有一定意义的可行性。
因为在历史上,牛顿牛爵爷就是将自然科学缝进了神学之中,才让自然科学被广泛认同。
这不是扯淡,牛顿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嫁给了一个牧师,而他的母亲整个家族全都是虔诚信徒与神职人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他不是神学家才不奇怪。
在牛顿一生的著作中,84%是神学著作,16%才是自然科学著作。牛爵爷之所以研究物力是为了更好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别的。
牛顿的宇宙观更牛逼,他认为上帝只创造宇宙,给了宇宙一个第一推动力,就任由人类发展,不再管了。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机械宇宙观。
而上帝将世界运行的规律藏在了宇宙中,任由人类发现。所以牛顿每发现一条定律之后,总会赞美上帝:这些和谐美,不真实表明,这广阔的天地间存在一位无所不能的上帝吗?
后来牛顿与莱布尼兹的矛盾,除了微积分以外,还有就是莱布尼兹觉得上帝不会这么无聊,不会给宇宙上发条‘。
朱熹此举,也算是强行复刻历史了,刘淮觉得某一天朱熹发现一条定律之后,一定会将这自然定律与先贤大儒的言论联系起来。
而朱熹的思想转变,原因很简单。
他跟杨?、徐尔雅等医学院教授混到一块去了。
且说,儒学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方法论的缺失。
我知道得求得真知,那么该怎么求呢?
古典的方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多想。
学了之后多想,想了之后多学。
那学的与想的到底是不是真理呢?
不知道。
历朝历代的大儒们也在完善学说,到了如今‘程朱理学”的时代,又有新的方法论。
那就是‘格物致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进步,因为总算挨着一点唯物的边了。
如果朱熹按照历史的发展方向,就会完善‘道问学”。
通俗一点就是:人心中存在真理,却必须要通过格物来学到。
但到底该怎么格物。
不好意思,不知道。
大家各自发挥吧。
各自发挥就会出现问题,到了明朝的时候,儒学已经完全走偏了,走到了唯心主义。
也就是宋朝陆九渊与明朝王守仁所坚持的心学。
既然格物格不出格名堂,那咱们就不格物,绕过这个关卡,不就成了?
通俗一点就是:尊德性,重内心,认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内心,只要在内心上下功夫就行了。
得,儒学走到了修身成圣的阶段了。
从儒学的发展脉络就可以看出来,大家都着急的不行,都想要求得真理,但是真理该怎么求,这物’究竟该怎么‘格’。
不好意思,还是不知道。
刘淮穿越过来之后,除了与金国拼命之外,确实想要搞一些自然科学来发展一下,却始终没有来得及去做。
原本他想要在去年冬日搞出比萨斜塔落地实验’或者‘马拉半球实验,乃至于搞出个热气球来给宋朝土著开开眼。但大战一起,也就来不及想这些了。
可是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鲤,何其多也。
朱熹这名学富五车,一直在苦苦思索为儒学开辟道路之人,在山东也找到了自己的应许之地。
在大战还没有打响的时候,朱熹就跟医学院的教授们混在了一起,跟着他们在山东各处行医,看着他们救活人或者医死人。
这期间,朱熹细细研读了杨?的《行医笔记》初稿,并且询问了一系列的问题。
但大部分问题杨?也回答不下来,因为此时的外科医学还是纯粹的实验医学。
阑尾长在脐下一寸五分,它为什么长在这里,我特么怎么会知道?它就是长在这里!
用烈酒涂抹过的伤口不容易感染,为什么?我特么怎么会知道?他就是不容易发脓!
有的时候,杨?被朱熹问急了,也直接拂袖而去,并且撂下一句话:你不是想要格物致知吗?这就是物,你来格吧!
朱熹对此倒也不恼,只是开始了自己的悟道。
他的思想过程不为人知,但到了最后,朱熹根据杨?、徐尔雅等人行医的过程,看着他们逐渐总结行医手术途中的经验,将同一种手术从伤亡惨重到能稳定救人,总算开悟,并总结出了四条结论。
其一:试错可以寻真。
其二:实践方能求理。
其三:猜忌当疏,论证当细。
其四:虽理不可得,但其真必存。
然后,朱熹就根据这四条,开始跟着杨?等人展开医学实验。
最终,他从病人感染伤口上的蛆虫与苍蝇转换中,大胆猜测是苍蝇将一只看不见的幼虫产在了伤口上,方才导致生蛆的。
并且用腐肉验证了这一点。
这个发现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总结早了几百年。
朱熹并没有顺势发明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而是迅速想起了古籍中的一句话:腐草为萤。
难道萤火虫真的是腐败杂草中产生的吗?会不会是大的萤火虫生出来的?
为此,朱熹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充满杂草泥土的罐子中。而另一个空罐子,则是只放大量的杂草。
待到罐子中的萤火虫死去之后,朱熹又将萤火虫的尸体捡了出来,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那是一个秋末的夜间,朱熹在夜风中打开了两个罐子。
一只罐子空空如也,而另一只罐子则是飞出了一片萤火虫。
朱熹在萤火虫的包围之中,看着天空中的月色,逐渐变得有些痴了,他手舞足蹈了一番之后,躺在了草地上,对着天空挥拳奋力大喊。
“孔仲尼!你个欺世盗名之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如若疯狂的大笑声中,朱熹完善了他最后一条格物理论。
正是:格物之法,当有对照,万事万物,道理相通。
儒学终于有自己的格物之法了,虽然还十分粗浅,却终于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