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君为南洋斩棘者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章 君为南洋斩棘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隆兴三年,正月十五。
    江南,临安。
    去年大捷所带来的欢庆还没有消失,年节就如期而至,宋国都城就再次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作为以商业繁荣而彪炳史册的宋朝,在重大庆典活动中,商人自然也就极...
    汴京外,河北前线军营内,寒风凛冽,旌旗猎猎。刘淮身披重甲,策马立于营前,目光如炬,扫视着整装待发的将士们。大军已然集结,战鼓声声,震天动地,士气高昂,北伐的号角已然吹响。
    “诸将听令!”刘淮高声喝道,声音如雷,穿透寒风,传遍整个军营,“我军今日正式出征,目标辽东,收复失地,驱逐金贼,还我大宋山河!若有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众将齐声高呼:“誓死效忠大将军!誓死北伐!”
    刘淮点头,目光落在辛弃疾身上,沉声道:“辛兄,山东义军是否已准备就绪?”
    辛弃疾拱手道:“回大将军,属下已与山东义军首领完颜烈、王世忠等人达成协议,金军若南下,山东义军将起兵牵制其后路,确保我军主力无后顾之忧。”
    刘淮满意地点头:“很好。你即刻启程,前往山东,亲自坐镇,确保义军按计划行动。”
    辛弃疾应命而去,刘淮随即下令:“大军开拔!”
    随着一声令下,战鼓齐鸣,旌旗飘扬,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踏上了北伐之路。沿途百姓纷纷前来送行,焚香祷告,祈求将士平安凯旋。刘淮策马前行,心中却并未放松。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汴京军营内,李显忠立于帐前,望着远去的大军,神色复杂。他虽名义上为北伐军统领,实则毫无实权,刘淮早已将他边缘化,连出征的命令也未让他参与。他心中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将军,刘淮已率军出征,您若再不行动,恐怕再也无机会。”一名亲信低声劝道。
    李显忠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对。我必须立刻上奏朝廷,弹劾刘淮擅权,请求朝廷另派将领,掌控北伐军。”
    “将军,此举风险极大。”另一名亲信提醒道,“刘淮在军中威望极高,若朝廷贸然换将,恐引发军心不稳。”
    李显忠冷笑道:“刘淮再有威望,也不过是臣子,岂能凌驾于朝廷之上?只要我奏报得当,朝廷必会有所动作。”
    说罢,他立刻修书一封,命亲信快马加鞭,送往汴京。
    数日后,汴京皇宫内,宋孝宗端坐于御书房,手中拿着李显忠的奏报,神色凝重。奏报中,李显忠列举刘淮擅权、独揽军务、架空朝廷任命的统领等罪状,请求朝廷另派将领,以确保北伐顺利进行。
    “陛下,李显忠所言是否属实?”宋孝宗看向身旁的宰相陈康伯,沉声问道。
    陈康伯微微皱眉,道:“陛下,刘淮乃朝廷重臣,素来忠心耿耿,若无确凿证据,不可轻信一面之词。”
    宋孝宗沉吟片刻,道:“朕亦知刘淮为国尽忠,然李显忠身为北伐军统领,却被架空,若不加以处理,恐军中生变。”
    陈康伯道:“陛下,若李显忠真有实权,刘淮未必敢如此行事。臣以为,李显忠此举,恐怕另有隐情。”
    宋孝宗点头:“朕亦有此疑虑。传旨,命李显忠不得擅权,一切军务仍由刘淮调度,若有违令者,以军法论处。”
    陈康伯拱手道:“陛下英明。”
    与此同时,河北前线,刘淮已率军抵达辽东边境。辽东之地,地势险要,山川纵横,金军主力驻扎于黄龙府,虎视眈眈。刘淮立于高处,远眺敌军布防,眉头微皱。
    “大将军,金军主力已布防于黄龙府,我军若强攻,恐损失惨重。”一名将领低声禀报。
    刘淮沉思片刻,道:“金军虽强,然其兵力分散,黄龙府虽为重镇,然其后方空虚。我军若能绕过黄龙府,直取辽东腹地,可打其措手不及。”
    “大将军之意,是绕道长白山?”辛弃疾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刘淮回头,见辛弃疾已从山东返回,连忙迎上前:“辛兄,山东义军情况如何?”
    辛弃疾拱手道:“山东义军已整装待发,随时可起兵牵制金军后路。完颜烈已派人潜入辽东,可为我军提供情报。”
    刘淮点头:“如此甚好。我军若绕道长白山,可避开金军主力,直取辽东腹地。但此举风险极大,需谨慎行事。”
    辛弃疾沉声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若金军察觉我军动向,必会调兵拦截。我军需速战速决,不可拖延。”
    刘淮沉思片刻,道:“传令,命前锋军先行出发,绕道长白山,秘密潜入辽东腹地。大军主力则佯攻黄龙府,吸引金军注意。”
    “属下遵命!”众将齐声应诺。
    次日,前锋军悄然出发,沿着长白山小道,秘密向辽东腹地进发。而刘淮则亲率大军,摆出强攻黄龙府之势,战鼓震天,旌旗飘扬,金军果然中计,调集重兵防御黄龙府。
    金军统帅完颜雍立于城头,远眺宋军布防,神色凝重:“刘淮果然狡猾,竟摆出强攻之势,实则另有所图。”
    身旁谋士低声道:“陛下,若刘淮真欲绕道长白山,我军需提前布防,以防其偷袭。”
    完颜雍沉思片刻,道:“传令,命辽东腹地各军加强戒备,同时派斥候前往长白山一带,探查敌军动向。”
    然而,刘淮早已预料到金军会有所防备,命前锋军加快行军速度,趁着夜色,穿越长白山密林,直扑辽东腹地。
    三日后,前锋军成功抵达辽东腹地,突袭金军粮草重地,火烧金军粮仓,金军顿时陷入混乱。与此同时,山东义军亦起兵响应,攻占金军后方据点,切断其补给线。
    完颜雍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刘淮果然狡猾,竟绕道长白山,偷袭我军后方!”
    他立刻下令:“调兵回援辽东腹地,务必夺回粮仓!”
    然而,刘淮早已率大军趁势强攻黄龙府,金军主力被迫回援,战场局势瞬间逆转。
    辽东腹地,战火燃起,北伐之战,正式拉开序幕。而在这场决定大宋命运的战役中,刘淮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辽东腹地,战火初燃,硝烟弥漫。刘淮策马立于高坡之上,遥望金军粮仓方向腾起的滚滚浓烟,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寒光。前锋军突袭得手,金军粮草尽毁,辽东腹地顿时陷入混乱。而山东义军亦在辛弃疾的调度下,起兵攻占金军后方据点,切断其补给线,令完颜雍措手不及。
    “传令!”刘淮沉声喝道,“命前锋军继续深入,夺取辽东腹地各要隘,务必封锁金军退路!”
    “属下遵命!”一名亲将立刻领命而去。
    刘淮回身,望向身旁的辛弃疾,道:“金军主力回援,黄龙府空虚,我军当趁势强攻,一举拿下。”
    辛弃疾点头:“金军虽骁勇,然仓促回援,士气必受影响。我军若能迅速攻下黄龙府,辽东战局将彻底扭转。”
    刘淮目光坚定,道:“传我军令,大军分三路,左翼由韩世忠统领,右翼由岳飞之子岳云率领,中军由我亲自指挥,即刻开拔,强攻黄龙府!”
    “诺!”众将齐声应命,随即各自领军,整装待发。
    大军浩浩荡荡,战鼓震天,旌旗猎猎,杀气腾腾地向黄龙府进发。沿途金军小股部队仓促迎战,皆被宋军迅速击溃。黄龙府城外,金军仓促布防,但士气低落,军心动摇,面对宋军压境,竟无一人敢主动迎战。
    “完颜雍已调兵回援辽东腹地,黄龙府守军不过三万,且多为老弱残兵。”一名斥候快马加鞭,奔至刘淮帐前禀报,“城内守将完颜阿骨打虽有勇力,但缺乏谋略,若我军强攻,可一战而下。”
    刘淮听罢,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命岳云率右翼军绕至城南,切断金军退路。韩世忠率左翼军佯攻东门,吸引敌军注意。我率中军主攻西门,务求一鼓作气,拿下黄龙府!”
    “诺!”众将齐声应命,大军随即分头行动。
    夜幕降临,黄龙府城墙之上,火光点点,守军紧张地巡视着城墙,人人神色凝重。完颜阿骨打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处宋军营地灯火通明,心中不安。他虽为金军老将,但面对刘淮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宋统帅,心中仍感压力巨大。
    “将军,宋军已分三路,意图强攻黄龙府。”副将低声禀报,“左翼韩世忠已至东门,右翼岳云绕至南门,中军刘淮尚未行动。”
    完颜阿骨打皱眉:“刘淮此人,狡猾多谋,绝不会贸然进攻。他定在等待时机。”
    话音未落,远处宋军营地忽然火光大盛,战鼓齐鸣,中军大旗高高扬起,刘淮身披战甲,策马而出,亲自领军,直扑西门!
    “杀!”刘淮一声令下,宋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弓箭齐发,箭雨如雨,金军措手不及,顿时伤亡惨重。
    “快!放箭!快放箭!”完颜阿骨打怒吼,亲自指挥守军反击。
    然而,宋军攻势如潮,云梯架起,士卒攀爬城墙,金军死守城门,血战连天。黄龙府之战,正式爆发。
    与此同时,岳云已率右翼军抵达南门,与金军展开激战。韩世忠则在东门佯攻,吸引金军主力,令其无暇顾及西门。
    战鼓声声,喊杀震天,黄龙府城墙之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刘淮亲自督战,挥剑指挥,士气高昂,宋军士卒奋勇杀敌,步步紧逼。
    “大将军,金军已现疲态,我军可趁势强攻!”一名将领高声禀报。
    刘淮点头:“传我军令,全军压上,务必在天亮前破城!”
    “诺!”将领立刻传令,宋军攻势愈发猛烈,金军守军逐渐不支,开始溃败。
    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洒落在黄龙府城头,刘淮策马立于城门前,望着缓缓开启的城门,嘴角浮现一抹冷笑:“黄龙府,终于破了。”
    金军守将完颜阿骨打身负重伤,被宋军俘获。刘淮亲自审问,完颜阿骨打虽败犹傲,冷笑道:“刘淮,你今日虽破黄龙府,然辽东战事未定,完颜雍必会率军反扑,你未必能笑到最后。”
    刘淮淡淡一笑:“完颜雍若敢来,我自当恭候。至于你……我不会杀你,我会让你亲眼看着,大宋如何收复辽东,如何将金国彻底击溃。”
    完颜阿骨打闻言,神色一变,最终闭口不言。
    黄龙府一战,宋军大胜,辽东腹地门户大开,北伐军士气高涨,金军则陷入混乱,完颜雍仓促回援,却被山东义军牵制,无法迅速集结兵力。
    与此同时,汴京皇宫内,李显忠再度上奏,弹劾刘淮擅权、独揽军务、架空朝廷任命的统领,请求朝廷另派将领,以确保北伐顺利进行。
    宋孝宗召见宰相陈康伯,沉声问道:“李显忠所言是否属实?”
    陈康伯沉吟片刻,道:“陛下,刘淮虽权势极大,然其战功卓著,北伐军亦士气高昂,若贸然换将,恐军心不稳。臣以为,应暂不理会李显忠奏报,待北伐战事稳定后,再行处置。”
    宋孝宗点头:“朕亦有此顾虑。传旨,命李显忠不得擅权,一切军务仍由刘淮调度,若有违令者,以军法论处。”
    圣旨传至河北前线,李显忠接到旨意,脸色阴沉,心中愤怒,却无可奈何。
    “刘淮……你果然深谋远虑。”李显忠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但你若以为,仅凭一场胜利便能稳住军心,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随即召集亲信,密议道:“刘淮已破黄龙府,若再立战功,朝廷必更加倚重于他。我若再不行动,恐怕再也无机会。”
    一名亲信低声道:“将军,若欲夺权,可联络朝中大臣,联合弹劾刘淮,同时散布流言,动摇军心。”
    李显忠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好,我即刻修书,联络朝中大臣,同时命人散布流言,称刘淮有意自立,意图谋反。”
    “将军,此举风险极大。”另一名亲信提醒道,“若刘淮察觉,恐怕会先发制人。”
    李显忠冷笑:“他若真有心自立,便让他自投罗网。”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刘淮已率军进入黄龙府,整顿城防,安抚百姓,并命辛弃疾前往山东,确保义军继续牵制金军后方。
    “辛兄,你我共事多年,我知你忠心耿耿。”刘淮沉声道,“山东义军若能继续牵制金军,我军便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辛弃疾拱手道:“属下明白。属下即刻启程,前往山东,确保义军按计划行动。”
    刘淮点头:“好,你去吧。辽东战事,才刚刚开始。”
    辛弃疾离去后,刘淮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战略。
    “黄龙府已破,辽东腹地门户大开,我军可分兵两路,一路直取辽东腹地,另一路则向北推进,直逼金国都城黄龙府。”一名将领建议。
    刘淮沉思片刻,道:“金军虽败,然其主力尚存,若我军分兵,恐被各个击破。我意,大军继续集结,稳步推进,确保辽东腹地稳固,再图下一步。”
    众将皆点头称是。
    就在此时,亲兵急报:“报!李显忠已联络朝中大臣,联合弹劾大将军,称大将军有意自立,意图谋反!”
    刘淮闻言,神色不变,缓缓点头:“他终于出手了。”
    他随即下令:“传我军令,辽东战事未定,任何朝廷干预皆不得影响军务。若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属下遵命!”众将齐声应诺。
    刘淮站在黄龙府城头,远眺辽东大地,心中却并未放松。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