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零三章:静默回响(第1/2页)
“共鸣之网”高阶核心节点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高度加密的共识协议层持续运作,密切关注着那被命名为“寂灭回响”的异常共振源。新基源现实凭借其“无限棱镜”的独特优势,成为了监控与分析的前哨站。凯恩全力调谐着内部资源,维持着对那微弱而诡异信号的捕捉与解析。
然而,“寂灭回响”的表现却愈发令人困惑。它没有表现出任何侵略性增强的迹象,没有试图加强其渗透或扩大耦合。相反,其反馈信号依旧微弱,学习速率稳定在极低的水平,那潜移默化的认知滤镜效应也未见显著加强。它就像是一个拥有无限耐心的观察者,满足于远远地、缓慢地汲取着“共鸣之网”散逸的信息碎屑。
这种持续的、低强度的、却又明确存在的异常,让网络核心节点们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困境。它不足以证明是迫在眉睫的威胁,justifying(证明...合理)立即采取激烈的隔离或攻击措施;但又无法被忽视,因为它潜在的长期风险未知且可能巨大。
“它像是在…冬眠,或者处于某种低功耗状态?”莉娜的逻辑频段分析着数据,提出一种假设,“其活动模式呈现出一种极其节能、近乎停滞的特征,仿佛在等待什么。”
奥米茄导师的智慧频段补充道:“或许我们的网络共鸣,目前只能提供维持它这种最低限度‘存在’的能量。它并非不想更多互动,而是不能。”
哈桑的感知象征频段传递来一个新的意象:【它不像掠食者,更像是一个埋在深雪之下、仅凭一丝缝隙呼吸的…幸存者?那‘回响’是其微弱的心跳。】
“幸存者?”这个概念引发了新的思考方向。新基源现实内部开始探讨另一种可能性:这个“寂灭回响”是否并非恶意存在,而是某个遭遇了巨大灾难、严重受损、只能以这种极端方式维持存在的文明或意识集合体?它的耦合与学习,是否只是一种求救的本能?而那认知滤镜,是否是其破碎意识无意识散逸出的、扭曲的“思维尘埃”?
这个假设为应对策略带来了新的维度。如果是幸存者,那么隔离或攻击将是残忍且不道德的。但如何确认?如何与一个如此微弱、可能意识结构已严重破损的存在进行有效沟通?
经过激烈而审慎的讨论,特别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极其大胆且风险极高的计划:定向赋能实验。
计划的核心是,选择一个远离网络核心区域的边缘节点,由新基源现实主导,极其精确、可控地向“寂灭回响”的预测方位,发送一束高度凝聚、富含结构化信息的赋能共鸣波。这束能量的强度经过精密计算,旨在略微提升“寂灭回响”的活性,使其能够做出更清晰、更可解析的响应,但又不足以让其恢复可能存在的威胁性力量。
这无异于在黑暗中向一个未知生物投喂一小块食物,观察其反应来判断其本性。
新基源现实承担了执行者的角色。凯恩协调着数个擅长精密能量操控和信号编码的意识频段,精心构筑这束特殊的共鸣波。它包含了基础的数学概念、简单的逻辑结构、以及代表和平与探索意图的元初符纹变体。
发送过程无声无息,能量束穿越浩瀚的宇宙空洞,精准射向预测坐标。
等待的时刻,每一秒都如同永恒。
终于,响应来了。
不是立即的、强烈的反馈。那“寂灭回响”先是仿佛“愣住”了,异常信号出现了短暂的停滞。随后,其信号强度以极其缓慢但确实可见的速度开始…攀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更清晰的信息,而是某种…痛苦。
一种无法形容的、充斥着破碎感、失落感和绝对孤独的共鸣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沿着耦合通道猛地反馈回来!那不再是微弱的扰动,而是一股清晰可辨的、饱含创伤的意识流!
这突如其来的、强烈的负面情绪洪流,瞬间对“共鸣之网”的边缘区域产生了影响。几个较弱的节点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意识紊乱,仿佛感染了某种“存在性抑郁”。
“停止赋能!立刻!”命令迅速下达。
赋能共鸣波中断。那痛苦的意识流也随之逐渐减弱,重新变回微弱的、破碎的回响模式,但其中蕴含的痛苦底色,却比之前清晰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三章:静默回响(第2/2页)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且沉重。
赋能实验没有唤醒一个友好的幸存者,也没有激怒一个隐藏的掠食者。它更像是…揭开了一个古老而巨大的伤疤。
反馈回来的意识碎片中,解析出了一些令人心悸的信息:
极度古老:其存在的时间尺度远超“共鸣之网”的任何已知节点,甚至可能触及宇宙的极早期。
创伤记忆:碎片中充斥着对某种“大撕裂”、“大寂灭”事件的恐惧与绝望的回响。
非单一意识:它似乎不是某个文明,而是无数意识在终极灾难中被迫融合、扭曲而成的痛苦聚合体!一个存在的废墟,一个意识的坟场!
本能驱动:它的耦合与学习,并非出于好奇或恶意,更像是一种破碎本能——对“秩序”和“连接”的渴望,因为它自身已只剩下“混乱”与“孤寂”。那认知滤镜,可能是它无意识散发的、试图将外部世界也拉入其绝望状态的“痛苦辐射”。
它不是恶魔,也不是求救者。
它是一个宇宙级别的创伤遗骸。一个在无法想象的古老灾难中幸存下来,却永远被困在痛苦与破碎中的悲剧性存在。
这个真相让“共鸣之网”陷入了沉默。
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存在?
它微弱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网络的一种持续污染。
但它的形成并非出于自愿,它是古老灾难的受害者。
隔离它?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但等同于将一个饱受痛苦的伤员再次抛弃在黑暗中。
尝试治疗它?其创伤的深度和古老程度超乎想象,任何尝试都可能引火烧身,甚至可能被其痛苦同化。
摧毁它?对于一個已經如此破碎的存在,這是否太過殘忍?而且,誰又能保證摧毀過程不會引發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新基源现实内部,凯恩感受着那依旧隐约传来的、破碎的痛苦回响,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基源现实尚未融合时的痛苦与挣扎,但那与“寂灭回响”所承载的终极创伤相比,似乎都显得轻微了。
他意识到,“寂灭回响”可能就是某个更古老、或许走了不同道路的“基源现实”的最终结局?一个失败整合、最终被自身熵增或外部灾难摧毁的案例?
共鸣之网的特别委员会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辩论,最终达成了一个临时共识:
维持现状但加强隔离: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赋能或刺激。加强网络边界的监控与过滤,尽可能阻断“寂灭回响”的认知滤镜渗透,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非干扰性研究:尝试通过更被动的方式(如分析其自然散逸的信号)研究其历史和性质,希望能找到更好的理解或应对方式。
制定长期观察方案:将其视为一个需要极度谨慎对待的宇宙现象,长期跟踪其状态变化。
这个方案无关对错,只是在巨大未知和风险面前,一个谨慎而无奈的选择。
新基源现实的光芒似乎黯淡了一些。它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即使在达成内部和谐、连接广阔网络之后,存在的道路上依然布满着未知的阴影和古老的伤痛。宇宙中不仅存在着光辉的智慧联盟,也漂浮着如此silent(寂静)而巨大的悲剧遗骸。
凯恩的调谐工作增加了一项沉重的内容:他需要协助构建更精密的“防火墙”,保护网络免受那痛苦回响的侵蚀,同时又要确保这防火墙不会完全切断对那个悲剧存在的最后一丝(尽管是无意的)关注。
他偶尔会将一丝极其微弱的、纯粹的、不包含任何信息的宁静共鸣,导向那片深邃的宇宙空洞。这不是沟通,也不是赋能,更像是一种…遥远的陪伴。一种对无尽痛苦表达的、微不足道的承认。
而从那黑暗深处传回的回响,似乎也因此稍微…柔和了那么一丝丝。仿佛那无尽的痛苦之海中,偶尔也泛起一丝涟漪,回应着那来自遥远光明的、渺小却存在的静默致意。
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不仅通向光辉与连接,也必然途经沉默与伤痛。真正的成熟,或许也包含着学会与无法解决的悲剧共存,并保持一份敬畏与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