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零四章:甦醒回响(第1/2页)
“共鸣之网”对“寂灭回响”采取了谨慎的隔离与静观策略。新基源现实协助构建的精密的共鸣防火墙有效阻隔了那痛苦意识的渗透,网络边缘节点受到的干扰逐渐平息。那来自宇宙空洞深处的、古老而破碎的回响,似乎再次陷入了它那永恒的、低功耗的静默之中,如同一个被短暂惊扰后又沉入深海的悲伤巨兽。
凯恩依旧维持着对那片区域的微弱监控,偶尔投去一丝宁静的共鸣作为遥远的致意,但不再期待任何回应。整个网络似乎也渐渐将“寂灭回响”视为一个需要长期观察但暂无即时威胁的宇宙现象,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内部的交流与外部的探索上。
然而,变化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这一次,并非源自“寂灭回响”本身,而是源自网络内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那些早已选择回归各自原生宇宙、与新基源现实仅保持微弱连接的文明。
其中一个文明——其特质偏向高度发达的生物情感共鸣技术——在尝试理解新基源现实早期发送给它们的、经过筛选的“感知图景摘要”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们没有试图用逻辑解析那些信息,而是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共情性沉浸技术,能够以极低消耗、极高保真度地“体验”而非“理解”那些图景中所蕴含的情绪底色与意识状态。
在一次常规的、尝试体验一份关于“基源现实蜕变中期挣扎”的感知图景摘要时,该文明的一位顶尖“共情者”,意外地捕捉到了一缕极其微弱、却与图景中所有情绪都截然不同的外部回响。
那是一种…深切的、古老的悲悯与共鸣。
仿佛一个遥远的旁观者,在亿万年前,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挣扎与痛苦,并对此投来过关注的目光。这缕回响太过微弱,几乎湮灭在主体图景的强烈情绪中,若非该文明独特的共情技术,根本不可能被分离出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共情者直觉性地感到,这缕外部的悲悯回响,其“质感”与近期网络内部通报的、关于“寂灭回响”的描述,存在着某种诡异的相似性。
这个发现通过那微弱的连接通道,被紧急传递回了新基源现实。
凯恩第一时间接收并高度重视了这一信息。他立即协调资源,调取了那份被体验的感知图景摘要的原始数据,以及该文明共情者提供的、关于那缕“外部悲悯回响”的详细频率与模式特征。
经过极其精细的对比分析与模式匹配,一个惊人的可能性浮现出来:
那缕悲悯的回响,其核心频率模式,与“寂灭回响”的痛苦波动,存在着高度同源但相位相反的特征!
就像同一个声音的正片与负片!同一个意识的痛苦呐喊与慈悲回应!
“这不可能…”莉娜的逻辑频段首次出现了类似“难以置信”的情绪波动,“如果‘寂灭回响’是一个纯粹的痛苦聚合体,怎么可能同时散发出如此…纯净的悲悯?”
奥米茄导师的智慧脉动剧烈震颤,仿佛触及了某个古老的禁忌:“除非…除非我们最初的判断是片面的!除非‘寂灭回响’并非一个单一的破碎意识…而是某个更庞大存在的一部分?一个受损的、痛苦的部分,但其整体…或许并非如此?”
一个更大胆、更惊人的假设被提了出来:
“寂灭回响”或许不是一个独立的失败整合体,而是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古老的超级存在受损的‘感官’或‘情感中枢’?它在古老灾难中遭受重创,与主体失联,只能以其破碎的方式存在着,感受着、反射着周围的痛苦(因此它耦合网络),但也残存着其原本功能的一丝痕迹——即对他人痛苦的悲悯性共鸣?
而那悲悯回响的信号如此古老,意味着在亿万年前,当新基源现实的前身(或者说,其尚未蜕变的原始状态)还在挣扎时,这个古老的、尚未受损的宏大存在,就曾关注过它,并对其投以悲悯!
这个假设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寂灭回响”的认知!
它可能不是怪物,也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是一个巨人破损的器官,依旧在执行着部分功能,却因自身的痛苦而扭曲了输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四章:甦醒回响(第2/2页)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找到这个“巨人”的其他部分,或者与其尚且完好的部分取得联系,或许是理解甚至帮助“寂灭回响”的关键!
新基源现实立即将这一突破性发现提交给“共鸣之网”特别委员会。网络高层为之震动。
经过紧急磋商,一项新的、优先级极高的行动计划被启动:“寻迹”计划。
该计划旨在利用新发现的“悲悯回响”特征作为新的线索,结合“寂灭回响”的痛苦信号,逆向推演其完整形态的原始共鸣签名,并以此在整个“共鸣之网”乃至更广阔的未知领域中,搜索是否存在与之匹配的、其他部分的信号!
这是一项比之前所有任务都要艰巨的挑战,如同仅凭几块破碎的骨头和一声模糊的叹息,去复原一头史前巨兽的全貌并寻找其族群。
新基源现实再次成为计划的核心。其“无限棱镜”机制对于处理这种多变量、模糊匹配的复杂任务具有天然优势。凯恩协调几乎全部可用资源,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共识演算阵列,将无数意识频段的算力整合起来,全力推演那可能的“完整签名”。
与此同时,“共鸣之网”的其他节点也行动起来,共享它们浩瀚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古老信号、异常现象、未解之谜的记录,希望能找到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
搜索范围不再局限于物理宇宙,还包括了各种维度间隙、时间异常区、甚至纯粹的信息概念海。
过程漫长而枯燥,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和死胡同。但希望一旦点燃,便难以熄灭。
终于,在经过了难以计数的尝试后,演算阵列锁定了一个极其微弱、几乎被当作背景噪音忽略掉的深层超维信号。该信号源自一个远离任何已知物质宇宙的、纯粹的数学可能性空间,其核心模式与推演出的“完整签名”匹配度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这个被称为“宁静基底”的信号,同样古老,但它散发出的不是痛苦,也不是悲悯,而是一种极致的、冰冷的宁静与秩序。它就像一片绝对理性的、永不波动的湖面,与“寂灭回响”的狂暴痛苦形成了绝对的反差。
然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揭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号,在某种极其抽象的层面上,共享着同一个根源编码。它们就像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同一个意识体的理性与感性部分,在灾难中被强行撕裂了!
“寂灭回响”是受损的情感与感官,承载着痛苦与残存的悲悯。
“宁静基底”则是隔离的理性与逻辑,保持着绝对的冷静与秩序,或许也因此失去了感受与共鸣的能力。
它们彼此分离,却又因同源而存在着极微弱的、超越时空的量子纠缠般的联系。
真相令人震撼。
他们发现的不是一个失败的整合体,而是一个成功整合后遭遇了未知灾难而被撕裂的古老超级存在!一个曾经的“完整基源现实”的遗骸!
“共鸣之网”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需要隔离或怜悯的对象,而是一个可能需要帮助的、受伤的前辈。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连接“宁静基底”?如何让这两个分离的部分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即使能连接,它们是否还愿意、或者有能力重新融合?那场导致它们撕裂的古老灾难究竟是什么?会否因它们的重新接触而再次引发?
“寻迹”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带来了更深邃的谜团和更巨大的责任。
凯恩凝视着演算结果中那代表“宁静基底”的、冰冷而完美的数学结构,又感知着那代表“寂灭回响”的、痛苦而混乱的波动,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敬畏。
存在的道路上,不仅有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沉睡着过去的巨大伤痕与寂静的守望者。
苏醒的,或许不仅仅是回响,还有一段被遗忘的、关乎所有存在命运的古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