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午在皇宫里忙着一些事情,忙好了就去学校转转。
陈之栋一如既往的谄媚,“国舅爷,咱们现在得了朝廷的支持,调来了不少工匠。”
马寻立刻问道,“这些工匠的管理如何?”
陈之栋信心满满的说...
朱?挠了挠头,一脸茫然,“皮都不存在了,毛自然也就没地方依附……可这跟黄河种树有啥关系?”
马寻叹了口气,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朱元璋身上:“陛下可还记得洪武二年黄河决口?那一年,开封城外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当时治河之策,不过是堵、疏二字,可十年过去,黄河依旧年年泛滥。为何?因我们只治其表,未治其根。”
朱元璋眉头微皱,缓缓点头:“你说的是水土流失?”
“正是。”马寻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舆图前,手指沿着黄河上游划过,“关中、陕北一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本就松软易蚀。自秦汉以来,百姓开荒垦地,砍伐林木,致使山无植被,雨至则泥沙俱下,汇入黄河。河水愈浊,河床愈高,下游堤防不得不年年加高,终成‘悬河’。如今开封城下,黄河高出城垣数丈,一旦溃堤,全城尽没。”
殿内一片寂静。朱标脸色凝重,低声问道:“那依舅舅之见,当如何是好?”
“治河先治山。”马寻语气坚定,“欲使黄河清,必先使高原绿。要在黄土高原广植树木、修筑梯田、限制垦荒,减缓水土流失。如此,河水渐清,河床不再抬升,方能长治久安。”
朱?听得目瞪口呆:“可……可那得多少年才能见效?朝廷每年拨银修堤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山上种树?”
“你懂什么?”马秀英轻斥一声,“若不从根上解决,百年之后,黄河之患只会愈演愈烈。到那时,别说开封,便是徐州、扬州,乃至整个江北,皆将沦为泽国!”
任琰丹冷笑一声:“说得轻巧。种树?谁去种?百姓靠田吃饭,你让他们放下锄头去栽树苗,一家老小喝西北风?”
马寻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谁说不能兼顾?我在凤阳试过一种‘农林间作’之法??坡地之上,每隔五步挖坑植树,树间仍可种粮。树木根系固土,枝叶遮雨,既能保水土,又不影响收成。三年之后,树苗成林,粮食照收,百姓何乐而不为?”
朱雄英眼睛一亮:“此法若真可行,倒是一举两得。”
“不止如此。”马寻继续道,“我还在想另一件事??引渠灌溉。”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细说。”
“黄河水虽浊,但若加以沉淀,仍可引之灌田。我在河南见过百姓用‘沉沙池’,让浑水流入池中静置,泥沙下沉后,清水便可用于浇地。若在沿河广设此类设施,既可减少泥沙入河,又能增加良田万亩。”
朱标沉吟片刻:“此策需大量人力物力,非一朝一夕可成。”
“所以我说,这事不能单靠一人。”马寻环视众人,“治理黄河,不是我马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七皇子一个人的事,而是朝廷上下、三代君臣共同的大计!今日种下一棵树,三十年后子孙才可见其荫;今日修一段渠,十年后百姓方得其利。功成不必在我,但求不负苍生。”
这话一出,连一向嬉笑的朱?也肃然起敬。
朱元璋久久不语,终于长叹一声:“朕年轻时走过淮西、河南,亲眼见过黄河泛滥后的惨状。尸臭十里,饿殍遍野,幸存者啃树皮、食观音土,活下来的也只剩一口气。那时我就发誓,若有朝一日执掌天下,定不让百姓再遭此劫难。”
他缓缓起身,走到马寻面前,握住他的手:“你虽不愿做官,可这份心,比许多尚书都强。从今日起,朕准你在民间推行你的‘生态治河’之策,所需钱粮,户部优先拨付。若有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马寻一愣,连忙推辞:“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但此事牵涉甚广,若由我一人主导,恐惹人非议。不如设一‘河政司’,专管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沉沙灌田诸事,由太子监领,臣仅作顾问。”
朱元璋略一思索,点头应允:“也好。标儿,这差事交给你,你意下如何?”
朱标毫不犹豫跪下:“儿臣愿竭尽全力,不负父皇与舅舅所托!”
“好!”朱元璋大笑,“有你们父子叔侄同心协力,何愁黄河不清!”
马秀英欣慰地笑了,转头对朱?说道:“听见没?你舅舅这不是藏私,而是怕你懒惰不用功。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朱?吐了吐舌头:“我知道错了……舅舅,您能不能也教教我种树的本事?”
“可以。”马寻笑道,“不过先背熟《齐民要术》再说。”
众人哄堂大笑。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进来禀报:“启禀陛下,工部尚书李质求见,说有紧急河务奏报!”
朱元璋神色一凛:“宣。”
不多时,李质快步走入,面色焦急:“陛下,急报!昨日夜里,黄河在归德府境内决口,冲毁村庄十余座,已有三千余人无家可归!”
殿内顿时哗然。
朱标立刻站出:“儿臣请即刻前往归德赈灾,并勘察决口情形!”
“不可!”马寻断然阻止,“此时汛期未过,贸然前往太过危险。且救灾要紧,勘察其次。”
朱元璋沉声道:“传旨,命河南布政使开仓放粮,安抚灾民。另调江浙漕米十万石,火速北运。标儿,你暂勿亲往,待汛情稳定后再行巡视。”
“遵旨。”朱标躬身领命。
马寻却已陷入沉思。片刻后,他忽然抬头:“归德决口……是不是在睢水交汇处?”
李质一怔:“正是。”
“果然。”马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那是老问题了。睢水河道狭窄,黄河主流经此,水流受阻,极易冲垮堤岸。上次我路过时就说过,必须拓宽河道,增设分洪渠,可地方官一直拖着不办。”
朱元璋怒拍龙椅:“岂有此理!百姓性命攸关,竟敢敷衍塞责!”
“陛下息怒。”马寻劝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救人。我建议立即派遣‘河政司’临时机构,由工部、户部、兵部联合组成,全权处理此次灾情及后续修复。同时派出医队,防止疫病蔓延。”
“准!”朱元璋果断下令,“就以你为总顾问,统筹全局。”
马寻拱手:“臣不敢居功,只愿速解民困。”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退出乾清宫。朱?悄悄拉住马寻衣袖:“舅舅,我能跟你一起去归德吗?我想亲眼看看怎么救人的。”
马寻看着这个平日顽劣的外甥,眼中多了几分赞许:“你想去,就得听话。不准乱跑,不准嫌脏怕累,更不准仗着身份耍威风。”
“我保证!”朱?用力点头。
“那就随行吧。”马寻摸了摸他的头,“或许这一趟,能让你明白什么叫‘民生艰难’。”
三日后,一支由百余名官员、工匠、军士组成的队伍离开南京,奔赴河南灾区。马寻骑在一匹青鬃马上,身后跟着满脸兴奋的朱?。沿途所见,尽是残垣断壁、浮尸漂荡。饥民蜷缩在高岗之上,眼神空洞如死灰。
朱?第一次见到这般景象,脸色发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到了归德府城外,当地知府迎出十里,跪地痛哭:“下官罪该万死!因连日暴雨,堤防失修,以致酿成大祸……”
马寻扶起他:“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先救人。”
当晚,他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召集众人议事。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第一,立即设立粥棚十处,每日早晚各施粥一次,确保灾民不断粮;第二,征调民夫五千,清理河道淤泥,抢修堤坝;第三,派出郎中三十人,逐村巡诊,发现疫情立刻隔离;第四,向朝廷申请减免今年赋税,并发放种子农具,助百姓来年春耕。”
众人纷纷记录,无不佩服其条理清晰。
朱?在一旁默默听着,忽然举手:“舅舅,我觉得还少了一件事。”
“说。”
“这些灾民失去了家园,就算吃饱了饭,晚上也没地方睡。不如砍些竹子搭简易窝棚,再收集干草铺地,至少能避风挡雨。”
马寻眼前一亮:“极好!就这么办。”
他转向众人:“听见没?七皇子虽年少,心思却不浅。从今往后,凡提合理建议者,不论身份,皆予嘉奖!”
接下来半月,马寻日夜奔波于河岸之间,亲自指挥疏浚工程。他甚至跳进泥水中,与民夫一同挖土扛包。朱?起初畏缩不前,但在舅舅的鼓励下,也咬牙参与其中。
一天夜里,朱?浑身泥泞地回到营地,累得瘫倒在地。马寻递来一碗热汤:“怎么样,还觉得游山玩水有意思吗?”
朱?苦笑:“原来治河这么苦……可看着那些百姓慢慢有了希望,心里又觉得……挺值的。”
马寻欣慰一笑:“这才是真正的‘江山’。不是宫殿楼阁,不是玉玺龙袍,而是千千万万活着的人。”
就在工程渐入正轨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达马寻手中。
他展开一看,眉头骤然紧锁。
信是锦衣卫千户蒋?所写,内容仅有八字:**“有人欲毒杀太子,速归。”**
马寻猛地站起,心跳如鼓。
他知道,这场治河之路,才刚刚开始;而朝堂之上的暗流,早已汹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