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24章 肿瘤治疗的“青霉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224章 肿瘤治疗的“青霉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平问了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他倒不是为难老同学,而是试试他的真实实力,但是何子健也能够回答得很好,说明何子健还是和以前一样,大部分时间用在看书学习上。
    对于何子健,杨平非常满意,这一切被人事处主任看在心里,其实不管什么地方,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人情世故无处不在,只是轻重多少而已。
    后面几个面试的博士,都比较不错,这一届的整体素质确实非常高,随后的面试博士叫做陶天磊,当年帝都的理科状元,所以心气高昂,甚至目中无人。
    他见到面试官完全没有其他人的那种谦逊,眼神中露出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其实杨平比他们年龄也大不了几岁,他一开篇就说:“在面试之前,希望我可以给老师们的K疗法提供几个建议,不知道行不行。”
    当然,他也有发言的自由,宋子墨说:“你说吧。”
    陶天磊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根本没有落在宋子墨的身上,而是一直停留在杨平身上,他今天是来面试,也是来展示自己的才华的。
    为了这次面试,他做足了功课,仔细研究了杨平团队发表的所有论文,然后发现课题研究很多不足的地方,他有绝对的信心解决这些问题,他觉得这个团队也不过如此,坚信世界是草台班子搭成的。
    “用腺病毒作为载体,明显不是明智的选择,这是一种落后的思维,其实可以用K因子进行包生物包裹,使用这种伪装包裹欺骗人体免疫系统,然后让它随着血液的运输流变全身,比起用腺病毒改造,这种方案简单直接。“陶
    天磊自信地说。
    唐顺认真地倾听之后,知道他对K疗法做过深入的研究,也在思考各种方法,但是明显理解能力上还有点跟不上,对相关知识也缺乏真正的理解,他的理解层次目前处于一种比较低的层次,可以说还没有摸到这个课题的门
    环。
    “我希望杨教授能够亲自回答我的问题,我很不理解,为什么选择腺病毒载体这种方法,腺病毒这种方法不适合做这种载体,它只适合做溶瘤病毒疗法的载体,这两种思路完全不一样。”陶天磊还准备了一份建议书,对整个实
    验课题进行自己的战略构想,等会他要将建议书交给杨教授,他自信自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杨教授的欣赏。
    “还是我来回答吧。”唐顺说,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肤浅,让杨教授亲自来回答,他作为实验室主任情以何堪。
    陶天磊没有否定唐顺,唐顺说:“其实你可能刚毕业,对于肿瘤治疗领域了解还不多,不仅仅我们的K因子,各种治疗肿瘤的药物也好,生物制剂也好,最大的困扰其实不是药物本身,而是如何让药物能够精准地送到肿瘤细
    胞,你知道的东西是在论文上看到的,但是其实还有很多西论文没有的,我们在如何运载这件事上,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尝试,你说的对因子仅包裹是完全行不通的,用什么包裹?包裹什么时候拆包,如何保证在包裹的状态下识别
    肿瘤细胞,体外的实验室环境于人体的环境完全不同。”
    随后唐顺甩出了几个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暂时在论文上还见不到,陶天磊完全听不懂唐顺在说什么。
    新人一上来谈战略技术,说其实不是有多厉害,而是还没有吃透这个课题,仅仅只是表面上对课题懂一点,就像初中生学完数学后,觉得数学不过如此,这么简单,为什么有些问题数学家会要花费几代人才能解决。
    比如勾股定理,多简单呀,数学家怎么想那么久,他几分钟就弄懂了。
    现在陶天磊就处于这种情况,他不知道他在论文上看到的现成的关于这个课题的知识,已经是实验团队经过千辛万苦的思考和实验才得出的。
    就像一个工程师将飞机发动机全部拆掉展示给另一个工程师看,另一个二货工程师看完所有的资料后,说其实材料很简单,就是把几种材料的搭配换成它这样就可以,多简单的事情。
    他不知道别人为了这些材料搭配研究了多久,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如果不告诉他,可能他永远无法研究出来。在科研成果背后的隐藏的知识远远比论文上看到的要多。
    “这是我的建议书,你看看。”陶天磊拿出自己的建议书,唐顺伸手过来接,陶天磊直接越过他,将建议书送给杨平手里。
    杨平为了表示尊重新人,他还是耐着性子拆开看了看,所谓的战略技术构想其实非常幼稚,根本没有摸到这个课题的门环。
    “我希望进来后可以直接带领课题组,拥有自己重组的科研资金和人员选择权力。”陶天磊自负地说,如果来这里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医生或者研究员,他肯定不干,他这种天才级的人物必须得到重用,在以前的学校没有得到导
    师和学校的重要用,他现在来到三博医院就是为了得到重用。
    唐顺微微一笑:“你有过主导大型课题的经验吗?”
    陶天磊一愣:“想不到你们也论资排辈,一定需要经验才能主导课题吗?如果这样,我是不是永远不可能直接主导课题?没有经验不能主持,不能主持就不能显示能力,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我的意思是你其实如果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尝试着先参与课题,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才华必须让别人看到,这样你才可以主导大型课题。”唐顺耐心地告诉他,新人嘛,心高气傲很正常,不能跟他
    去较劲,应该多一些宽容,大人怎么会跟孩子斗气呢。
    “不,我实话实说吧,我参与过导师的大课题,我提出的很多建议被他否定,说实话如果他采纳我的建议一定会做出轰动的成果,很可惜,他不识货,如果我来你们这里,还是这样,很容易受到冷落,我的才能无法发挥。”陶
    天磊很自负,理科状元可不是白得的,肯定有实力,但是那只是考试的实力,不能完全与科研创新划上等号。
    唐顺其实知道他的导师,这位教授在圈里的名气挺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而且对新人很提挈,不至于对他打压或冷落。
    “陶天磊同学,如果你有机会来我们这里,你肯定要从普通研究员做起,唐博士跟你不一样,他已经在留学期间展露非凡的才华,已经有看得见的科研成绩,如果真是金子,请相信自己,在我们这里一定会发光。”杨平也不好
    直接说他的这份建议书是垃圾,不能当众戳伤他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这样懵懂的时候。
    “我们还是正式面试吧,至少这样可以面对面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杨平建议,虽然陶天磊这种自负的脾性很不讨人喜欢,但是杨平还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展示他的才华。
    可是陶天磊对杨平的提议并不高兴,他觉得他这种人才还需要跟别人一样,这是不重视人才的表现。
    随后,唐顺和宋子墨问了他几个问题,他的回答明显有点牵强附会,对问题背后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与其它表现好的博士比较还是有差距,没有显示出他的曾经理科状元应有的水平。
    可能这些问题不是他擅长的,杨平特意延长面试时间,多问了几个其它的问题,甚至直接问他了解最深的是哪一块知识,然后再问他擅长的领域,但是他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对于问题的回答也不诚实,总是试图用高大上的
    空洞词汇来显示自己的厉害,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虽然几十分钟看不出一个人的水平,但是也有一个基本了解吧,杨平对其他人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陶博士的吗?”
    唐顺已经不想问,陶天磊这种人其实唐顺看得很清楚,这人你说没水平,有一点,就是半桶水那种,他总是觉得别人处处打压他,他没有做出成绩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全世界都在打压他,欺负他,不给他机会,说白了就是这
    意思。
    宋子墨也不想再问,他们摇摇头:“我们没有问题了。”
    还问什么,遇到不懂的问题像其它同学那样承认自己这方面不了解不就行了,他非要扯一堆高大上的空洞名词来显示自己的水平,而且动不动言语中暗示导师打压他,没有让他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他的导师能够让他顺利毕业
    已经很厚道。
    陶天磊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他觉得三博研究所其实也就这样,他的那么好的建议,杨教授居然不重视,真是遗憾,他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后面的面试比较快,一人半小时,中午休息一会下午继续,一直到晚上,整个面试用一天时间完成。
    这十几个人里面,有两三个的素质确实不错,大家商量一下,将他们暂时圈下来,等后面几批面试完再全盘比较。
    当然,这些被圈下来的名字不包括那个陶天磊。
    ---
    次日,杨平将实验室关于K治疗的研究资料调出来,他需要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进行复盘。
    不管是手术还是科研,他都有复盘的习惯。
    K因子的发现其实挺意外,当年青霉素的发现也类似,青霉素出现之后,抗生素的新世界才打开,而后依据青霉素的结构功能原理,开发出大量的抗生素。
    K因子在杨平的眼里就是肿瘤治疗的青霉素,他将打开一个肿瘤治疗的新时代。
    在青霉素出现之前,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只能听天由命,完全依靠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去赌运气,细菌性肺炎可以带走很多人的生命。
    青霉素的出现,让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成为可能,将医学带入一个崭新时代,青霉素及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一块基石,这样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杨平有信心依据意外发现的K因子,开发出其它的肿瘤杀死因子,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弗莱明在实验室观察到青霉菌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出现抑菌圈,于是他推测青霉菌分泌物具有抗菌作用。循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他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而K因子也是杨平在意外中发现,他的实验室提取了很多思思的肿瘤细胞用于研究,偶然有一天,这些肿瘤细胞居然大量出现死亡,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他发现里面多了一个物质,当时他命名为K因子,他将这种因子提纯
    出来后,将它们与肿瘤细胞放在一起,果然,肿瘤细胞的死亡得到复制。
    于是杨平集中精力展开对K因子杀死肿瘤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看到什么是一回事,弄清楚背后的为什么又是一回事,而且后者的难度更大。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K因子明显对思思的肿瘤细胞具备极强的亲嗜性,它可以精准的识别这些肿瘤细胞,然后附着在这些细胞膜上,穿透细胞膜寄生在肿瘤细胞内部,寄生的过程中,它能够释放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
    以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这样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但是,这些物质只是在体外实验室环境下起作用,如果直接将它们输入人体内部,它们根本无法适应人体内环境,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为了将它们成功地输入人体内,杨平又想了很多办法,他使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这种因子与腺病毒结合,组成一个种具备分裂能力的蛋白质结构。
    这种新的物质的一部分完全可以适应人体内环境,可以通过血液运输进入肿瘤内部,然后寻找肿瘤细胞进行猎杀,但是限于各种条件,能够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御的K病毒并不多,大部分在运输的路上死亡,只有极少数才能到
    达目的地。
    而且这种K病毒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极不稳定,有时候非常强烈,可以引起死亡。
    增加通过率,降低免疫反应,这又成了杨平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医学的常规,这需要十几年才能解决,但是杨平充分利用系统空间的时间优势,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是他敢于直接给思思治疗的底气。
    虽然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极高的风险,但是他不是盲目地赌,而是有一定的成功率,他从来不做盲目的事情。
    现在新的问题摆在平的面前,需要开发更多的K因子,将K治疗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就像青霉素一样,以它为出发点,构建一个庞大的抗生素体系,还衍生出其它不同类的抗生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