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92章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
下了马的沈万象站在地上,双手握住驳壳枪,警卫员站在他身边,随时待命。
王用汲站在他的另一边稍后的位置,跃跃欲试。
「千鹤,快开枪,让我也过过瘾。」
沈万象举着驳壳枪,枪管前端的准星对准了十几米外的一只野兔。稍微调整一下,把它与准星还有枪机上的标尺凹槽套在一条线上。
三点一线了。
沈万象牢记当年军训时,挨了好几脚才记住的射击要领。长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扣动扳机。
「砰!」
一声脆响,那只野兔猛地一跳。
沈万象和王用汲还以为一枪打中,把野兔打飞起来。谁知野兔四肢落地,安然无恙,还转过头来,用暗红的眼睛对着沈万象和王用汲,嘲讽地眨了眨。
野兔正要走,砰!又是一声脆响,野兔整个身子横飞,飞溅着鲜血落在地上。
另一位警卫员在旁边出手了,他手里的驳壳枪口冒着青烟。
不过他握枪的方式是手心朝下平握着,而不是沈万象的正握式。
「这枪跳得有点厉害。」
沈万象解释着。
不是我枪法太烂,确实是这把枪有问题。
开枪瞬间,枪口猛地向上跳,弹壳从中间跳出来。
「沈先生,没错,这枪最大的缺点就是枪口上跳得厉害。」警卫员笑眯眯地答道,眼神似乎看透了一切,「军械局研制出来后,陆军部后勤局实地检验后不想要。
官司直接打到了圣驾那里。」
「怎麽还闹到皇上那里?」
「零五式步枪,左轮枪,还有驳壳枪,据说还有那个重机枪,创意都是皇上想出来的。画出外形,描绘出主要零件,讲清楚工作原理,再由枪炮研究局的工程师完善细节。」
原来是这样。
皇上想出的驳壳枪,陆军不想要,军械局肯定不接受,皇上设计的枪枝你们还有什麽不满意的!
反了天!
可是陆军就算知道这枪是皇上设计的,不好用就是不好用,我们有左轮枪就行了,它也是皇上设计的。
于是官司就打到了西苑御前。
皇上知道后直接来到西山校演场,拿着一把驳壳枪,向众人演示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下举枪,伸向右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毫不费力地完成一个扇面的扫射,几乎涵盖了整个身前。
陆军部将领,军械局的官员和工程师们都看呆了。
「皇上独创了驳壳枪这种非常独特的射击方式后,驳壳枪大受欢迎,尤其是骑兵们,太喜欢这把枪了。
可惜的是,目前受限于弹药产量,无法大量装备。」
王逢猛最后感叹了一句。
一行人继续前进,两天后出了真珠河谷的东山口,进入到葱岭山区,策马站在山腰上,前方在阳光中闪耀的城池,正是疏勒城(喀什)。
王逢猛指着疏勒城说,「疏勒城坐落在葱岭(帕米尔)山区和天山山脉交界的地方。西南是葱岭,蜿蜒数千里,飞鸟绝踪。
只能转向西北方向,通过真珠河谷,进入到河中贵霜郡,渡过月氏河,或继续西行至波斯,或转头南下,经过条支(加兹尼)和修鲜(喀布尔),直抵天竺。
所以不管是天山北路的蒙池郡还是伊丽郡,或是天山南路的龟兹郡丶伊吾郡,又或是沙碛以南的于阗郡,要想继续西行,最后都要汇总在这疏勒郡的疏勒城!
所以这疏勒城,是昆崚省第一要城。」
「昆崚省?昆崚是昆仑别称,前唐又有昆陵都护府,想必此名就是出此意吧?」
「沈先生果真是满腹经纶,一下子就听出此间含义。万历六年,我离京来疏勒赴任前,听到京中议论,给天山南北定省名。
有人说援前唐例,取名安西。据闻赞同者众多。内阁也以此名上疏到西苑,皇上说,前唐安西,安的只是西域一隅。
我大明安西,又何止西域一隅?取此名,太小家子气了。」
坐在马鞍上的沈万象和王用汲不由上身一直。
是啊,大明在西北扩疆万里。
金山以北玄河丶谦河,金山以南的伊丽丶蒙池,一直到里海和乌拉尔河东岸的钦察草原,还有贵霜郡的河中地区,是前汉唐西域的数倍。
以安西之名,命名一隅之地,确实小家子气,不配煌煌大明的气度。
「昆崚省包括哪些地方?」王用汲问道。
「疏勒郡,龟兹郡,伊吾郡,以及于阗郡。」
沈万象眉头一挑,「全是天山南路的郡县?」
「是的,天山北路的伊丽和轮台等金山以南草原,分给蒙古前翼弓月伯和双河伯所部。」
「宣徽院直领的蒙古四翼诸侯伯部。」
沈万象点了点头。
一个多小时后,众人来到疏勒城西门,西门城楼两边,各挂着一条长幅。
左边是:「全心全意热爱大明!」
右边是:「全力以赴建设大明!」
走进西门,先到昆崚布政司报导,布政使梁思温接到通报,立即接见了他们一行人。
「我们昆崚布政司,目前归三边总督节制,是为三边的大后方。」梁思温耐心地解释着,「你们此次东行,就走龟兹丶伊吾两郡的北路吧。」
「梁藩台,北路易行吗?」
「对,北路易行。从西安经兰州丶凉州丶玉门关,出伊吾的直道,经过三年的修筑,于今年春二月在伊吾郡哈密县星星峡东口的马井驿,与甘肃瓜州县修过来的河西直道,连上了。
沈正使丶王副使,王师长你们一行人,可以从这条直道,一路疾行,沿着天山南路,穿过土鲁番盆地和哈密沙碛,再沿着祁连山脚的陇右古道,渡过黄河,直抵兰州。」
听着梁思温的话,沈万象和王用汲不敢置信。
「真的修好了?」
「我等离京前,黄河直道还只是规划着名从威海直抵兰州,想不到五年过去,居然修到了疏勒城!」
梁思温黒痩的脸上,满是自豪和激动。
「昆崚布政司上下,日夜赶工,勤勉用命,终于不负圣望,按时完成了皇上寄予厚望的重大工程。」
沈万象和王用汲对视一眼,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离开大明五年,这片热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万历元年以来,觉得大明土地上处处有变化,想不到万历五年后,大明的变化是越来越大,超出自己的想像。
到此时,两人才深刻领悟到,朱翊钧此前所说的千年之变局,开天辟地新时代的深刻含义。
在疏勒城休息了一天,一行人继续赶路。
出了东门,沿着宽敞的直道前行。
这直道宽十米左右,中间用沙棘丶梭梭丶花棒等灌木植物隔开。
它们被用石块或木栏圈在中间一道,有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种很奇怪的植物,绿手掌绿胳膊一样,上面长满了尖刺。
问沿路养护的人才知道,这叫仙人掌,是从艮洲夏州南部,黑曜石国旧地引入的。
还有一种叫仙人球,是从巽洲乐浪郡丶永熙郡引入的。
道路被中间灌木丛隔成左右两道,每道四点五米左右,足够两辆马车并排行驶。
一般情况下,马车走在里面,骑马坐骆驼的走在外面。有时候看到尘土飞扬,铜铃急响,那是马车在超车。
直道两边各种着一排树,有的才一人多高,有的有两三米高,都非常笔直,都是白杨树。
绿叶随风摇摆,十分惬意。
树的外面是一条暗渠,常年流水不绝。
每隔一公里,左右会有一处休息地,修有一个凉亭,从暗渠引出水流入有盖的池子里,人畜分开饮用。
沈万象等人在一处休息地休息,同在那里休息的有一支商旅,十馀人,有十匹马十二匹骆驼。
马儿在休息地外面啃着荒草,它们可不敢去吃路中间的灌木隔离带。
要是被随时往来的巡警抓到,整支商旅留在此地,养护此段植被树木一个月,食宿自理。要是中途敢擅自跑掉,那你就知道什麽叫王法无情,官府如炉!
行程白白耽误一个月,还要食宿自理,这个代价非常大。
直道两边到处是荒草,不缺隔离带灌木丛这两口。而且往来的巡警经常会穿便服,跟普通商旅一般,等他们亮出腰牌证件,你才知道是官差。
往来的商旅万万不敢赌!一个个都老实地约束着牲口,不要去啃隔离带的灌木丛植被。
骆驼老实地趴在地上,嘴里嚼着人递过来的乾草,悠闲自在。它们背上驮着的重物,被暂时挪到地上,得以歇口气。
带头的叫刘商丛,人称刘把头,甘肃敦煌人,十二岁就跟着父辈跑马帮,从武威一直跑到疏勒,三十多年经历过无数的事。
而今五十多岁,是西北供销社甘肃公司第六商队的把头。
两边各自下马,喂马的喂马,打水的打水,沈万象丶王用汲和王逢猛在凉亭里坐下。
坐在那里抽菸的刘把头介绍了一句,伸手递过一盒开封的香菸。
老烟客王用汲不客气的接过来一支,沈万象和王逢猛婉拒了。
「大雁塔牌,西安卷菸厂出的?」王用汲瞄了一眼,欣喜地说。
「是啊,西安卷菸厂出的。这烟厂是徐督和徐抚台,轮流去京师堵张相和杨公公的门,终于要到的牌照。
就出两个牌子的烟,大雁塔和长安。西北几省,从陕西到甘肃,从宁夏到青海,从乌斯藏到昆崚三边,都抽这两个牌子的烟。
长安太贵,老汉我买不起,只能抽这个大雁塔。」
「哈哈,我离京前抽的是卢沟桥,过节了才抽滦河牌。」
「滦河牌是好烟,可惜运到这边太远了,豆腐盘成了肉价钱。」刘把头用打火机给王用汲点上,「味道不错吧。陕西丶甘肃,不仅出棉花,还是种菸草的好地方。这里的菸叶,可以和云贵的菸叶子媲美。
不瞒你说,我走南闯北,除了京畿的老四样,我还抽过上海卷菸厂的长江和东海,长沙卷菸厂的芙蓉和洞庭,成都卷菸厂的天府和峨眉山,昆明卷菸厂的滇池和玉龙山。
个人觉得,老四样的红日牌香菸肯定最好抽,可它太贵。其馀也就玉龙山和芙蓉还可以,但是红日以下,就得属长安最好抽。」
王用汲哈哈大笑,「刘把头是老烟友了。我不行,我有烟就抽,至于抽什麽烟,就看那天兜里有多少钱,买得起什麽烟。」
刘把头也乐了,两人对抽了一会,沈万象开口问起来。
「刘把头,昆崚这边的商路好走吗?」
「刚走的时候不好走。」刘把头老实答道,「到处都是马贼盗匪。
不过都是一样。当初甘肃和陕西的商路也是这样,后来官兵来回地清剿,砍了不知道多少脑袋,加上大家都有活路,谁也不愿意再提着脑袋混口饭吃。
现在好走多了,马贼盗匪杀乾净了,沿途驿站修好了,直道也修通了,更便利了。」
正说着,有夥计拿着水壶走过来。
「把头,刚打的水。」
刘把头接过水壶,咕咚灌了几口,抹了一下嘴巴,感慨道:「还是坎儿井的水好喝啊,又甜又凉,几口下去,一身的疲乏都没了。」
「坎儿井?」
「对,你们不知道啊?这直道两边的暗渠,都是学的吐鲁番那边的坎儿井。隔一段路,或在北边的天山山腰上,修一个有盖的水池子,收集山上的融雪泉水,再通过暗渠一直通到这直道两边。
又或者在路边合适的地方修个井房,打一口深井,用牛马骆驼抽水,把水抽到水池子里,也通过暗渠连在一起。
不得了啊。
昆崚省的直道是这样,甘肃那边的直道也学了去,从祁连山引泉水,或是用蒸汽机抽深井水,流入暗渠,延伸千里。
这直道从兰州修到疏勒,修了多长,这暗渠就修了多长。有了这暗渠,直道两边常年草盛树茂,庄稼连陌,生机勃勃啊。」
刘把头感叹道:「大家只看到直道,却看不到两边暗渠。世人只议论朝廷到处大兴土木,却不知道修的全是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
这种脚踏实地的大好事,古往今来,只有我大明万历朝在做。皇帝英明啊,有魄力,真是圣天子啊!」
沈万象和王用汲猛地起身,刘把头一愣。
「两位这是要做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