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92章:我来了!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92章:我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543.com,更新快,无弹窗!

    朝廷如今算什么?
    被蒙蔽的皇帝,各谋生路的文臣武将,还有不听调遣的边军。
    但凡吴三桂敢率兵前往,他们拼死都要组织一支队伍,自云南一路杀过去,护住二百余年正朔。
    但现在,他们看不到光复天下的任何机会。
    “罢了。”
    话音落下,年迈老者如同泄了气,声音沙哑。
    “派人带着礼物前往东昌府,寻到那位红袍之主吧。”
    “我沐家无意与他为敌,还望清剿世家时,不要对沐家下手太狠。”
    另一边,福州。
    原本大着胆子和朝廷官府屡次发生争端的土司如今却早已变了脸色。
    “大清你们没见过,我可是见过的,就咱们这等土司势力,对方甚至都不用派出精锐,光是奴兵和蒙古兵便能轻易击溃。”
    “可就是这般势力倾巢而出,在红袍军面前也不过活了两个多月。”
    “如今,他们可是要彻底清剿东南沿海世家,听说还有兵马要开始整肃西南土司了。”
    “为今之计,只有一策,可保万全,那便是备上厚礼!”
    各家族,土司,纷纷开始商议如何躲避红袍军此次围剿,而与之截然相反的,赫然是各地商会。
    福州商会,数十名商户愈发兴奋,汇聚酒楼。
    “之前吾等始终不愿前往东昌府发展,只是担忧有朝一日对方挡不住大清和朝廷,遭遇清扫。”
    “如今看来,日后山东必远超江南,成为真正商业核心之地!”
    “不光是吾等看出来了,那些观望的老狐狸想必也都看出来了,大家赶紧做好准备,立刻带上所有资产,前往山东。”
    “此处日后,可是个聚宝盆,晚一日前往,便要少分一份利润啊!”
    数日光景,眼下南宫县已经有了一点建设的痕迹,百姓吃了几天饱饭,也不再浑浑噩噩。
    “里长,军报。”
    夜不收在帐外禀报。
    魏昶君头也不抬。
    “进来。”
    夜不收递上一封密信。
    “黄公辅大人来信,各地土司、世家代表云集东昌府,都想求见大人,都.带了不少礼物。”
    魏昶君面无表情,将密信扔进烛火。
    “告诉他们,我在前线督战,无暇接见。”
    “是,云南沐家、贵州安氏、福州郑家都派了重要人物前来,还有京中一些官员的亲眷心腹。”
    “我说了,不见!”
    魏昶君猛地拍案而起,眼底森寒。
    “建虏肆虐时,这群人躲得远远的,现在见风头过了,又想苟全自身。告诉他们,红袍军不吃这一套!”
    缙绅,土司,都是靠着欺压百姓被供养至今。
    也该为他们数百年的享受付出代价了。
    至于所谓的京官代表,呵,他们算什么东西?
    这一刻,魏昶君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
    “告诉黄公辅,商会的代表可以留下,但必须按规矩来。红袍军欢迎真心实意为百姓谋利的商人,但绝不容忍投机倒把、盘剥百姓的奸商。”
    “另外,无论是谁,商税的标准,不准更改。”
    待夜不收退下,魏昶君重新坐回案前,继续他的重建计划。
    这是一条危险的路。
    得罪了旧有的权贵阶层,又必须依靠新兴的商人力量。
    只是他并没有畏惧,哪怕后世曾在历史上,多次发现他被缙绅之流恶意记载抹黑。
    为了这片土地上那些绝望的眼神能重新焕发生机,他别无选择,也从不后悔。
    次日清晨,魏昶君亲自带领一队红袍军士兵和南宫县幸存的百姓,开始清理城中的废墟。
    这段时日他每天都会这样做。
    他穿着普通士兵的粗布衣服,与百姓一起搬运碎石、木材。
    许多百姓如今也渐渐熟悉了这位大官,这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和自己一起搬石头,泥巴的大官。
    以往就是收粮食的地主管事都不会和他们肩并肩站在一起。
    尤其是这位大官还很和善,他甚至会和自己这些泥腿子一样坐在田埂的泥巴上,闲话家常,询问去年家里收了多少粮食,一亩地现在能种出多少。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劳动队伍。
    越来越多的百姓亲眼看到魏昶君手上磨出的血泡,也听到他与普通士兵一样的粗茶淡饭,心中的隔阂慢慢消融。
    这位大人,比只会劫掠的大清好,也比只会欺压他们的朝廷好。
    十天之后,第一批粮食从大名府运抵南宫县,魏昶君亲自站在城门口监督分发。
    “老人、妇孺优先,然后是参与重建工作的家庭次之,其他人最后领取。”
    魏昶君低头检查每一辆粮车,那些粮食从他指缝中滑落。
    身旁响彻百姓的欢呼,那个头发稀疏的小女孩兴高采烈,举起手大声叫嚷着红袍军的名字。
    魏昶君笑了。
    这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模样。
    他深吸了一口气,远远看着如今的南宫县,像是透过这个小小的县城看到了整个大明。
    生机开始复苏了。
    半个月后,南宫县开始有了变化。
    新建的简易木屋取代了草棚,水渠修通后,田地得到灌溉,小麦已经播种下去。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红袍军工业区老工人的教导下,百姓们建起了第一座小型水泥厂,开始生产重建急需的建筑材料。
    这里很快就能出现第一条用水泥修筑的道路,第一座用水泥休憩的房屋。
    魏昶君前往矿山的时候,特意叮嘱他们准备好面纱口罩,因为水泥的生产在没有机械化之前,是极易引起肺病的。
    他从来都是真心实意的为百姓设想。
    直到深夜,折返县衙的魏昶君终于取出那份大明事感录。
    他蘸墨提笔,在最新的一页上逐渐出现文字。
    “见孩童嬉戏于新修街道,老妪坐于门前缝补,青壮往来于田间厂坊,此情此景,足慰平生。”
    “且由后世唾骂,惟愿见百姓之生机。”
    笔锋至此,魏昶君忽然听到县衙外传来一阵童谣声。
    他起身推开窗,正是那天他给干粮的小女孩,如今吃了几日饱饭面色红润了许多,正和几个一同做工的孩子唱着新学的歌谣“红袍军,真正好,打跑鞑子修大道。”
    魏昶君笑着收起笔墨,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下城墙。
    他要率大军赶往京师了。
    在那里,还有许多乡亲,等着红袍军到来。
    当然朱由检也在等着他。
    还有青石子名单很多旧臣也在等着新政权职位归属。
    “我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